埃博拉疫情擴散 剛果抵制措施已164人死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9日訊】最近兩個月,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RDC)東部的埃博拉疫情持續惡化。由於當地社區抵制預防措施,這波疫情在10月中嚴重擴散,至今已造成164人死亡。

《法新社》報導,剛果當局10月中旬曾表示,剛果東部靠近烏干達邊界的地區、北基伍省(North Kivu)小鎮貝尼(Beni)爆發了第二波埃博拉疫情(Ebola virus)。先前疫情集中在距離貝尼20公里的曼吉納(Mangina)。

但剛果衛生官員上週五(26日)表示,東部地區爆發的埃博拉疫情(Ebola virus)已經導致164人死亡。

自從疫情8月初爆發以來,剛果埃博拉疫區已經記錄了257個病例,其中有222例確診,35例則被認為很可能。世界衛生組織(WHO)10月17日表示,雖然死亡病例達到139例,但仍不足以將之定為全球健康緊急狀況。

報導稱,爆發第二波疫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地社區對防治措施有抵制。上週四(25日),貝尼就大約有1000名學生上街遊行,發起對抗埃博拉運動。

剛果衛生部說,自從8月8日開始疫苗接種以來,現在已經有2萬2千人接種了疫苗,其中貝尼地區就有1萬1328人。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評估:雖然截至10月26日在鄰國沒有確認病例,但在與盧旺達和烏干達有重要跨境人口流動的地區爆發疫情的事實仍令人擔憂。此外,實地應對措施的實施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疫情爆發區長期處於人道主義危機,近來暴力事件與武裝襲擊事件激增,造成安全局勢很不穩定。

ECDC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受埃博拉病毒病影響的地區居住或旅行的歐盟、歐洲經濟區公民,只要遵守建議的預防措施,接觸該疾病的可能性很低。

資料顯示:埃博拉病毒是絲狀病毒科的其中一種病毒,可導致感染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症狀,而罹患埃博拉出血熱的人大多會因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而死亡。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儘管世界衞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

由於這種病毒1976年首次爆發的部落就在非洲剛果境內的埃博拉河附近,因此被稱為埃博拉病毒,該病毒最近4次爆發的所在地也在埃博拉地區。

因埃博拉的高致命力,加上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記者李紅報導/責任編輯:程以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