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利總塵埃 張三丰神蹟留人間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16日訊】「道人久已泯耳目,瀟灑自如脫拘束。朝從扶桑日頭起,暮去崑崙雲腳宿。」業已得道成仙、瀟灑自如遊走在人間的張三丰,除了濟世救人,化解危難外,還一再勸世人回頭是岸,莫誤在名利之中,總道是「古今名利總塵埃」。此外,他亦引導有緣人向道,乃至走上修道之路。

浮生幻夢迴頭是岸

張三丰著述甚豐,有《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等,皆被後代修道者所推崇。不過,他最傑出作品當稱《無根樹》丹詞。 丹詞說:「凡樹有根,方能生發,樹若無根,必不長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百慮憂心,百年歲月,轉瞬即逝,如樹之無根也。」張三丰作此丹詞二十四首,以「無根樹」為名,叫醒世人,使其看破浮生夢幻,早修性命耳。

《無根樹》第一首如此寫道:「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來飄去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而丹詞開篇即指出人生貪戀榮華富貴,猶如在苦海裡漂泊的小船,時常處在危險之中,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及時修煉,「莫待風波壞了舟」。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而張三丰采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對後世修道者影響很大。

此外,張三丰的一些詩作也在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不為物慾所牽累,說「古今名利總塵埃」,要及時修煉,追求永恆。如他在《晚步咸陽》中說:「天邊飛雁排雲表,我亦長吟咸陽道。咸陽古道草迷離,百代王侯盡枯槁。西行萬里多感懷,人生豈若神仙好!任他滄海變桑田,鶴貌松姿長不老」。大意是往事如雲煙,昔日王侯已是枯槁,縱使人世間滄海變桑田,而神界的一切卻是永恆的。

再如他在《日觀早起觀日》中云:「天雞一唱海門開,日湧波濤出海來。萬里眼光紅不斷,三山頭腦綠成堆。遙聞笙鶴從空降,只見雲龍帶雨回。別有飛仙揮鹿麈,令人企首望蓬萊。」在張三丰所描繪的日出場景中,笙鶴與雲龍這兩種祥瑞之物交替出現,飛仙揮動著手中的鹿麈,招引著得道之人踏上成仙之路。

在《瓊花詩》中,張三丰寫道:「瓊枝玉樹屬仙家,未識人間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標長帶古煙霞。」通過描寫仙葩瓊花的潔白無瑕,來勸誡世人做人要一身正氣,不染纖塵,追求高潔的境界。

在張三丰看來,最好的事情是「何若同游歸洞天」,洞天,即神仙所住之地。

神蹟在人間

神龍不見首的張三丰,在人間的重大使命之一就是尋找有緣人,並引導他們向道,甚至走向修煉,同時揭穿邪術,懲治惡人,勿使其為禍世間。這期間,張三丰留下了不少神蹟在人間。清代人編輯的《張三丰全集》收錄了一些這方面的故事。

點化沈萬三

沈萬三,是明初的一個大富翁,不過早先只是江淮地區一個普通的大漁戶,家居長江入海口的周莊,為人心慈好施。一天,他偶遇張三丰,深以其相貌、行為為奇,因此常常邀請其喝酒,並供上所需。在一次喝酒時,張三丰告知了自己正是張三丰,並將修道之事敘述一遍。沈萬三聽後,五體投地,並稱「祖師」,請求指教「愚塵願以救濟,富壽非敢望也」。

張三丰明白他的心意,打算教他煉金聚財之術,「於是置辦藥材,擇日啟煉」,但在煉製過程中,曾發生過爐鼎焚毁、貲財耗盡的事故,沈萬三深知自己機緣未到,但仍堅持不懈。張三丰暗喜,「復以死汞點銅鐵,盡成黃白玉石」。

臨行前,張三丰告訴沈萬三,「東南王氣大盛」,將來會在西南與他見面。此後,沈萬三安爐煉金,富甲天下。遇到貧困之人,他廣為賙濟。

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沈萬三神奇的事後,向其貸百萬金,沈萬三如數交付。朱元璋深為震驚,遂找了個藉口,將其與家人流配到嶺南,後又遷徙到雲南。在雲南,沈萬三見到了張三丰,方知西南相見之語不假。此後,沈萬三和家人服食丹藥,皆能沖舉。

結緣常遇春

常遇春是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大將。洪武二年六月,他率軍進攻大興州,直拔開平,追奔元軍數百里,大獲全勝。七月,大軍駐紮在柳州時,常遇春突然得了病。他對眾將說,當他出生時,曾有一位老翁到他家,留了一張紙,上書:「煌煌尾宿,矯矯虎臣,和中遇主,柳下歸神。」而前日張真人三丰寄了同樣的信函,如今自己在柳州生病,「說明我命不久矣」。果然,常遇春很快病逝,享年34歲。

史書載,常遇春剛毅多智勇,膂力絕人,23歲時投奔劉聚,因其多抄掠,無大志,常遇春覺其不能成大事,所以決定投奔朱元璋。一天在田間休息時,突然夢中見神人披金甲擁盾,呼叫他:「快起來,快起來,主君到了。」此時,朱元璋恰好騎馬經過。常遇春驚醒,請求加入其麾下。自此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指點蜀獻王

洪武中,明太祖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獻王。一天,一位行動如飛的老者來見朱椿,讓其修道。朱椿不聽,但看其非常健碩,想招致幕下做賓客。老者笑著說:「何必終南論捷徑,宦情於我似鴻毛。」 朱椿聽了,十分崇敬欽佩。

過了幾天,老者告訴朱椿,自己就是張三丰,並告誡他藩王雖好,但要懂得進退,才能避免禍端。後來在建文帝撤藩時,朱椿因為聽從了張三丰的建議,才得以躲過災禍。

朱椿曾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於張三丰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

大隱京師

永樂初年,有位老者在京師遊歷,他「丰姿清矯,拂拂修髯」。他在京師住了很長時間,與給事中胡熒相契,常一起作詩飲酒。老者聽說朝中官員在政務之餘常說起神仙之事,又聽說侍讀胡廣向明成祖推薦張三丰,心中不喜。一天,在飲酒時,老者告訴胡熒,他要離開京師,前往山中。胡熒驚問其原因。再三詢問下,老者告訴他,自己就是張三丰。說完馬上就走了,不知去了哪裡。

後來胡熒受明成祖委派尋找張三丰,曾寫下了「卻憶故人從此隱,題詩誰似鮑參軍」之句。

延壽角黍翁

明英宗天順年間,劍州有個賣粽子的老者,心地善良,每當看到有饑貧者路過,就免費送與一個粽子。有人問其原因,老者說,自己每天賣粽子,只求保本,有少許利益就好,其它的幫助其他人,這樣的小事,不足掛齒。

一天,到了下午時分,粽子還沒有賣出去。剛好有一道人路過,請求吃一個粽子,老者給了他。道人吃完了,又要了一個,老者又給了他。如是要了數十次,每次老者都給了道人。道人大笑說:「你真是太慷慨了,我沒有他術,現口袋中有紫珠一枚,你可帶回去放到家中的罈子內,第二天再打開,裡邊自有奇妙。」說罷,道人飄然而去。

老者將紫珠帶回家中,按照道人告訴的方法放入米已經很少的米甕中。第二天早晨打開,米甕居然是滿滿的。老者這才明白道人所說的奇妙所在。於是,他取米做成粽子,賣三成,七成的施捨給窮人。第二天老者再打開米甕,發現依舊是滿滿的米,遂依舊照前日所做。得到他施捨的人,都嘖嘖稱讚他是個大善人。

時間長了後,老者就有些懈怠了,不復如常。與此同時,老者發現米甕中的紫珠不見了,米甕也不再生米。

過了一段日子,道人現身,他對老者說:「我是張三丰,你已受惠多日,是否願意修道?」老者不願意。張三丰便拿出一粒丹藥,告訴他吃了後,就可長壽。老者吃下後,覺得肺腑皆清,後活了一百多歲,端坐而逝。

戲弄方士

明憲宗成化年間,一些方士出入宮廷,招搖撞騙,張三丰深為厭惡。一天,張三丰遇到一個姓趙和一個姓王的方士 ,通過神通看出二人心存鬼蜮,將挾異術北行。於是化為張天師的模樣,問二人:「吾張天師也,飛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願學否?」起初二人並不相信,張三丰就向空中比劃,須臾就有天兵天將往來於雲氣中。二人這才相信,跪求符錄。

張三丰故作神秘狀,賜之數符,二人大笑而去。當時,方士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到了皇帝的寵幸,趙、王二人遂投靠了他,並得以見到了皇帝的面。皇帝詢問他們的能耐,他們以張三丰給的符相對,並請求皇帝致齊三日(註:致齊是古代在舉行祭祀前清心潔身的禮式)後,可以觀看他們演練。皇帝按照他們所說,齋戒沐浴,並立起了一個大法壇,但他們作法後卻絲毫沒有應驗。皇帝非常生氣,認為他們奸詐可恨,命侍衛殺了他們。

還有一次,張三丰與方士劉某打賭看誰能役使鬼神,方士剛燒符,張三丰就暗中以法力阻擋鬼神出現;而當張三丰燒符時,即有鬼神無數,往來空際。劉某驚奇,跪求指教,張三丰教給了他,還教以斬鬼妙法。劉某憑藉此技能闖蕩京城,並通過引見進入宮廷。一天晚上,皇帝命劉某燒召鬼符。一會兒,一男一女兩鬼出現,逼近皇帝。皇帝驚恐,命劉某拔劍擊之,細看原來是官婢雲娥與宮監某某。皇帝大怒,認為劉某在侮辱自己,命人將其立斃。

張三丰一再戲弄方士,實是因為真仙厭惡方士,猶如君子厭惡小人,張三丰此舉就是為了揭穿邪術,勿使其禍亂世間,影響人們進入真道之門。因此,此後還有五戲方士的故事。

大鬧魏忠賢祠

明熹宗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禍亂朝政,其生祠幾遍天下,而東華門外一所,尤為壯麗。一天有三名衣衫襤褸的道人,在生祠內,突然擊碎魏忠賢的造像,並用穢物蓋之。道人還在牆壁上大書四句:「淫祠靡靡,王室如毀。錦繡江山,竟委於鬼。」守護生祠的護衛大驚,方要抓捕三道人,但道人倏忽間就不見了。其中的一位道人正是張三丰。此舉就是為了警告魏忠賢和世人,莫要再為禍。

魏忠賢聽說後,馬上命令清洗祠堂,但留詩的牆壁有餘香,造像上卻是有餘臭,當天晚上魏忠賢全身疼了一夜。

類似的神蹟還有許多,而世人看到的是「拍手打掌笑呵呵,自在自在真自在」的蓋世真人張三丰。至於張三丰為何留下這許多的神跡,除了濟世度人外,更是為了重振人們對神和修道的信心,明朝家家向道,與此大有關聯。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