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為何叫「黃道吉日」? 與十二天神有關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06日訊】中國古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才能成其大事。從古至今,凡是遇到祭祀、婚嫁、開張、修房建屋等大事,人們都要挑個「黃道吉日」,祈求趨吉避凶,順利完成。古籍記載「黃道吉日」與十二個值日天神有密切關係。

許多古籍都有關於黃道吉日的記載,如元朝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今日是黃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台門。」《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只今日便是個黃道吉日,請大人咐吩一個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進來,便可開舘。」

那為甚麼諸事皆宜的好日子稱為「黃道吉日」呢?黃道是天文學名詞,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自地球上觀察太陽和地球在相對位置移動所形成的軌道。

《漢書‧天文志》記載︰「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意思是說,太陽在中道運行,月亮的運行有九條軌道。中道就是黃道,又叫作光道。

宋朝沉括《夢溪筆談‧像數二》:「日之所由,謂之黃道。」意思是,太陽運行的途徑,稱為黃道。

古代傳統曆法中有以干、支記日,以十二地支配十二個值日天神,十二日當中,十二個天神各按順序輪值一次,週而復始,循環不已。並制定黃黑道日,黃道主吉,黑道主凶。

十二個天神分別為子日青龍,丑日明堂,寅日天刑,卯日朱雀,辰日金匱,巳日天德,午日白虎,未日玉堂,申日天牢,酉日玄武,戌日司命,亥日勾陳。十二天神所主不同,分掌吉凶。

當遇到青龍(子)、明堂(丑)、金匱(辰)、天德(巳)、玉堂(未)、司命(戌)六神值日時,是吉祥的日子,諸事皆宜,不避凶忌,就是人們常說的「黃道吉日」、「黃道日」。

古籍描述,青龍是神傳祥獸,為祥瑞的象徵;明堂是古代天子舉行大典之地,是權力的象徵;金匱為金質之櫃,通常秘藏重要文物、文獻,是珍奇名貴的象徵;天德則是象徵上天化育的恩澤;玉堂是宮殿所在、神仙居所,司命則為星名、神名,都是吉祥的象徵。

反之,若是天刑(寅)、朱雀(卯)、白虎(午)、天牢(申)、玄武(酉)、勾陳(亥)六神值日,則為凶日,諸事不利,不宜舉行任何重大活動,稱為「黑道凶日」、「黑道日」。

黑道,原是日月運行軌道之一。古人認為日月運行有九條軌道,即黃道一,青道二、赤道二、白道二,黑道二。此外,古代陰陽學家也把黑道視為凶神,是不吉利的象徵,如明朝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二》上載:「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等凶神。」

最早的擇日書籍出現於夏朝,名稱為《夏小正》,收錄在《大戴禮記》中。春秋戰國時,選擇黃道吉日已蔚然成風,當越王勾踐從吳國回越國時,就特別挑選在十二月己巳時加禺中歸國。

秦至兩漢,如何選擇黃道吉日的曆書更為常見,東漢永元六年的木簡曆書,歷注中既有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等十二值神。敦煌出土的漢代曆書木簡,並有大時、小時、月煞、土府等歷注內容。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各國在行軍打仗前均要選擇吉日。此外,各國普遍認為天象神煞與人間災異有關。

梁武帝「蕭衍」因為一首「熒惑入南鬥,天子下殿走」的童謠,而赤足下殿以避之。後來果然應在北方,北魏皇帝西奔宇文泰,並狼狽自嘲的說:「虜亦應天象耶!」。

北宋雍熙三年的具注日曆序中,明確記載太歲將軍與諸年神的方位及出遊時間,並強調人們切忌在太歲頭上動土修造。序後並有九星方點陣圖,說明九色中依紫白二方修造,法出貴人,加官改職,橫得財物,婚姻酒食等等。此時疫備了太歲、月令和干支五行等三大神煞系統。

至清朝,擇日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各項活動的依據。康熙皇帝下令時令大學士李光地等人,編纂古典,御賜為《星曆考原》一書共六卷。其後乾隆又命允祿、弘晝、張照、何國宗等將其重新校正,成為《協紀辨方書》共卅六卷。

乾隆親制序文,內有:「夫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敬地之方也。」又稱:「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紀,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等等。

其中二卷,敘述擇日的各種理論和相關曆法知識;六卷,介紹年月日時四大神煞之名稱、宜忌、來源和性質等等,是目前關於擇日最完備的書籍。此外,朝廷又令欽天監,每年頒布一冊具注曆書《時憲書》,俗稱黃曆,供人們擇日之用。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