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27日訊】有個富翁為人極為吝嗇。他想給兒子請個家庭教師,又捨不得提供膳食,就想找到一個不吃酒肉飯食的教師才肯要。
後來有人推薦來了一位先生,甘於淡泊,每日就只吃粥,一天三餐只吃粥就行了。
富翁和這位先生了見面。聽說他吃粥,沉思了半晌,然後對這位先生說:「這樣吧,光是煮粥這件事也是費事,倒不如每頓粥我情願折錢二文,與先生買兩個燒餅吃,若是先生食量小的,還可以省下一文錢來上腰存起來,豈不兩便?」
先生教詩
教師因為主人家不請客,心中生怒,一等到學生到館,悻倖然快速地給他上課教詩,說:「春游芳草地。」
學生含淚勉強讀著,心裡已經了解老師之意,所以學生讀過後,就說:「父親——。」
先生問:「父親怎麼著?」
學生說:「買肉。」
聽到這,先生才稍稍放慢了速度,接著教第二句說:「夏賞綠荷池。」
但是那學生還是無法隨讀。
先生又問:「你的父親買肉做啥用?」
徒弟說:「說請先生。」
先生怒氣稍稍過去了,心情放晴了些,於是再放慢速度教第三句說:「秋飲黃花酒。」
然後先生又問:「幾時請我?」
徒弟說:「就在今日。」
先生才大喜,慢緩緩、明明白白地教第四句說:「冬吟白雪詩。」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