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07月21日訊】在許多廟宇的屋頂,都可以看到人物或動物的陶瓷作品,有些是用交趾陶,而採用黏陶這種工法越來越少,因為浩時又浩工,學習的人相對較少,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剪黏陶瓷藝術。
把碗割開,剪出想要的形狀,這是即將消失的技術「黏陶」。
中壢仁海宮副董事長王介禧:「師傅先在裡面先用鐵絲折成形狀之後,然後再立在這個屋脊上面,立好之後再用水泥一層一層包覆,包覆好之後最外面這一層,水泥會比較厚,麟片再一片一片的插上去。」
許多宮廟的屋脊的裝置藝術使用交趾陶,而像剪黏這種工法就越來越少,主要是現代的年輕年都不想學,太辛苦了,黏陶師傅感嘆的說。
黏陶師傅林明必:「天氣那麼熱,又要爬屋頂,冷很冷,熱又很熱,都沒有人要學,這個有可能再過幾年就完全沒人在做了。」
繁瑣的工序,雖然浩時又浩工,但是它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不同的層次,不管是動物或人物的表現,更有立體感,那它和交趾陶有什麼差別呢?老師傅這麼說。」
黏陶師傅林明必:「這個剪黏是用碗片,再使用鑽石筆下去割的會不一樣,交趾陶是用土,再去塑造成形體,再去素燒、上釉,窯燒,燒再出爐,這就是交趾陶。」
現在學習廟宇裝置的年輕人,多採用大量生產的模具商品,恐怕剪黏這種傳統工藝未來將出現斷層。
黏陶師傅林有改:「在台灣你沒有再承傳下去,這個藝術會消失就是這樣。」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淑霞、黃亮戩台灣桃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