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暫停開放 傳「鎮樓之寶」早已丟失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6月12日訊】天安門城樓因修繕工程施工,日前停止對外開放。據悉,天安門城樓在48年前也曾秘密拆除重新興建,導致城樓上的「鎮樓之寶」丟失。

6月12日,天安門地區管委會透露,天安門城樓及城台修繕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准,將於15日正式開工,預計明年4月底恢復對外開放,5月底全部完工。

為避免修繕工程施工期間施工人員、設備設施與遊客交叉造成安全隱患,結合施工計劃安排,15日起天安門城樓停止對外開放。

專家稱,修繕將有利於天安門城樓及城台的永續保護,此次修繕工程屬於常規保護,包括:重做城台防水、剔補局部空鼓牆體及屋面瓦件局部查補;檢修或更換已達到使用年限的管線或設備;進行必要的彩畫修補和文物保養工作。

據報導,天安門城樓曾在明、清時期進行過兩次重大修建。

48年前,北京天安門城樓也曾經秘密拆除重新興建,據報導,1969年河北邢台地區發生了6到7.5級強烈地震,造成天安門城樓嚴重損壞變形。

同年底,中共國務院徹底拆除掉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格和原建築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門城樓。

署名楊麗娟的曾在陸媒刊發《重建天安門》一文披露,負責拆除天安門古城樓的原木工連副連長葉容溪回憶,當時他在天安門城樓屋脊上的最中間,拆出一個寶盒,於是就取下來交給了指揮部副主任吳金鐵。

他說,盒子已經爛成一塊一塊的了,不知道是不是金絲楠木,但裡頭的元寶記得很清楚,光澤不是那麼亮,乍一看還以為是個「銅疙瘩」,「銅疙瘩」旁邊還有三四塊像石頭似的東西。

後經專家鑑定確認,「銅疙瘩」確確實實是個金元寶,而那些石頭狀的東西,則是硃砂和五彩糧。根據明清史籍記載,盒子裡的東西應該是古代的鎮樓之寶,裡面的金元寶、五彩糧和硃砂,則是古人用來辟邪之物。然而鎮樓之寶後來的去向卻無人可知。

幾個月後,新城樓建成,在原來寶盒的位置,被放進了一塊漢白玉石,上面豎向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樣。

據史書記載,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建造時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門,故命名承天門。明朝天順年即1457年7月,承天門遭火災,城樓焚毀。1465年明憲宗派工部尚書自圭重修承天門,由牌坊式改建成宮殿式,基本上有了現在天安門的規模。

1644年,承天門又毀於兵火。第二年再次重修,6年後竣工,從此正式改名為天安門。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