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關於大規模鎮壓的指示與政治局通過的所有其它決議一樣,自然是由斯大林批准。不僅如此,根據近來可得的檔案資料看來,斯大林也是多數鎮壓措施的制定者和始作俑者。例如,1937年8月27日下午5時,中央書記處收到了西西伯利亞地區黨委第一書記米哈伊爾.科羅申科(Mikhail Koroshenko)的一封來信,內容是關於對一些被控從事破壞活動的農學家審判的程序。10分鐘後,斯大林親自回覆了一封電報說:「我建議,對安德烈夫所在地的所有破壞分子判處死刑,並在當地報紙上公告對他們的處決。」
現在可用的所有文件(政治局會談記錄、斯大林日記,以及他在克里姆林宮收到的來訪者名單)顯示,斯大林嚴密掌控和指揮著葉若夫的一舉一動。他更正了對NKVD的指示,策劃了所有的大型公開審判,甚至為其「寫了劇本」。在為審判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紅軍其他領導人作準備期間,斯大林每天都見葉若夫。圖哈切夫斯基等人是因參與一場「軍事陰謀」而受審。在葉若夫時期的每個階段,斯大林均保持著對事件的政治控制。正是他決定任命葉若夫擔任內務人民委員一職。1936年9月25日,他從索契向政治局發了這封有名的電報:「任命葉若夫擔任內務人民委員,絕對必要且迫在眉睫。雅戈達顯然不能勝任揭穿托派與季諾維也夫派聯盟的任務。現在,格別烏在這項工作上落後了4年。」也是斯大林決定制止「NKVD的過激行為」。1938年11月17日,中央委員會一項法令對「大規模逮捕和放逐程序」的安排(暫時)喊停。一週後,葉若夫被解除人民委員職務,由貝利亞接任。至此,大恐怖依照斯大林的命令而告終,就像它啟動時一樣。
在尋求統計葉若夫時期受害者人數和類別的過程中,我們現在掌握了去斯大林化期間為赫魯曉夫和黨的主要領導人起草的少數極機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個人崇拜時代進行的鎮壓」之長期研究。這項研究由蘇共第22次代表大會上成立的一個委員會進行、由尼古拉.什維爾尼克(Nikolai Shvernik)主導。這樣,研究人員可拿這些數字與關於古拉格管理局、司法人民委員部的其它統計數據來源,以及現在也可得的法律文件作比較。
看來,在1937年和1938年,有157萬5,000人被NKVD逮捕,其中134萬5,000人(占85.4%)受到某種判決,68萬1,692人(占被判刑者的51%)被處決。
被捕者以不同方式被判刑。涉及最高類別──白領工作者、政治家、軍事領導人、經濟學家和知識分子的案件,由軍事法庭和NKVD特別委員會審理。考慮到這些行動的規模,政府於1937年8月下旬在地區層面組建了一個三人法庭,由地區檢察官、地區警察局長以及NKVD地區分支的負責人組成。這些三人法庭採取了一種極為敷衍的審判形式,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履行中央辦公室預先發出的決議和配額。他們所做的,往往不過是把被監控了一段時間的嫌疑人抓起來,「重新激活」舊名單。審判儘可能的簡單;三人法庭常常會一天內看數百份文件。從近來《列寧格勒殉難者名單》(Leningrad List of Martyrs)的出版可明顯看出這一點。這份名錄從1937年8月起,逐月顯示因《刑法典》第58條而被判死刑的該市居民的名字。逮捕和死刑宣判之間通常間隔幾個星期。然後,判決在幾天內執行,沒有上訴。僅僅為完成特定行動的定額而被捕的可能性,取決於那段時間進行的所有大規模鎮壓行動中的一系列巧合,包括1937年7月30日發起的肅清富農行動,1937年9月12日開始的肅清「犯罪分子」行動,以及「鎮壓人民的敵人之家屬」行動。如果存檔的名單不夠長,地方當局就會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來尋找額外的名字,以「履行既定的規範」。僅舉一例,為了填補「破壞分子」這一類別,土庫曼斯坦的NKVD以一起工廠火災為藉口,逮捕了現場每一個人,迫使他們都點名指認其「幫凶」。在68萬1,692名被處決者中,共產黨幹部只是一小部分。恐怖來自高層的策劃,任意捏造出政治敵人的類別。就其本質而言,它已產生意外後果。這些後果總是高度反映出統治階層最底層所盛行的暴力文化。
這些數字還遠達不到詳盡的程度。它們不包括這些年間所進行的任何放逐,例如1937年5月至10月間從蘇聯遠東的放逐,當時有17萬2,000名韓國人被遷移到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這些數字也不包括監禁期間或去集中營途中死於酷刑的人數(未知數量),或這些年間死於集中營的囚犯數量(1937年約有25,000人,1938年則超過9萬人)。即使根據倖存者目擊報告進行外推,把這些數字捨棄尾數調低為整數,其結果依然令人震驚。它提醒人們注意針對整個社會數十萬人所進行的這些大屠殺的規模。#(待續)
(編者按:《共產主義黑皮書》依據原始檔案資料,系統地詳述了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地製造的「罪行、恐怖和鎮壓」。本書1997年在法國首度出版後,震撼歐美,被譽為是對「一個世紀以來共產主義專制的真正里程碑式的總結」。大紀元和博大出版社獲得本書原著出版方簽約授權,翻譯和發行中文全譯本。大紀元網站率先連載,以饗讀者。文章標題為編者所加。)
──轉自《大紀元》譯者:言純均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