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即位之初,唐朝內憂外患,百廢待興,國家人才緊缺。於是,唐太宗讓宰相封德彞選拔和推薦人才,但過了很長時間,封德彞一個人才都沒推薦上來。
找不到人才?唐太宗答封德彞
唐太宗對封德彞說:「天下太平的根本,在於得到合適的人才。近來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卻不見你有所行動。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應當為我分擔憂慮,你不向我推薦賢才,那我又能向誰詢問呢?」
封德彞回答說:「下臣雖然不才,怎麼敢不盡心盡力呢?只是現在我還沒有發現出類拔萃的俊傑。」
唐太宗聽完宰相的回答後就說:「過去聖明的君主很善於使用人才,從眾多的人才中選拔傑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遺老遺少。像商代的國君武丁在夢中見到了他以後的丞相傅說,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將要輔佐他的姜太公,然後才開始治理國家呢?況且哪一個朝代沒有賢才,恐怕是被遺漏不被發現罷了。」
封德彞聽後,慚愧地退了下去。
知人善任難 太宗難保官皆有德才
唐太宗締造的「貞觀之治」,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太平盛世。他卓越的用人智慧,知人善用,締造出武功赫赫、文采風流的盛世天朝。
貞觀三年,唐太宗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我發現吏部選擇官員,只看他文才是否出眾,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幾年之後,這些人的劣跡漸漸敗露,雖然對他們進行了處罰,但是對老百姓已經造成了傷害。那麼,如何才能夠選拔到優秀的官員呢?」
杜如晦說:「西漢和東漢選擇的官員,他們的美德聞名鄉里,成為眾人的楷模,然後他們被州郡推薦,最後才被任用,所以兩漢以選拔人才出眾而著稱。現在每年所選的人才,多達數千人,這些人外表謹慎忠厚、言語巧加掩飾,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們。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們品級和職位而已。選補官員的規章制度,實在不夠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太宗於是打算依照兩漢時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薦人才,但因為功臣等人將實行世襲封官授爵制,這件事就停止了。
貞觀六年,唐太宗對魏徵說:「古人說過,君主必須根據官職來選擇合適的人,不能輕率任用。我現在辦一件事,就被天下人看到;說一句話,就被天下人聽到。任用了正直的人,幹好事的都得到勸勉;錯用了壞人,不幹好事的就爭相鑽營求利。獎賞和功績相當,沒有功勞的就會自動退避;懲罰和罪惡相稱,壞人就有所戒懼。由此可知賞罰絕不可以輕易使用,用人更需要慎重選擇。」
魏徵對答說:「知人善任這件事,從古以來就是很難的,所以在考核勞績、決定貶降還是陞遷時,要察看他的善惡。如今想找人才,必須仔細察訪他的品行。如果了解到真是好的,然後才可任用。假如此人不會辦事,只是才力不夠,還沒有什麼大害處。錯用了壞人,假使他能力強會辦事,那為害就太多了。但在亂世只求有才能,可以不管品行。太平時候,必須才能、品行都好,方可任用。」
──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