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賢臣稷、契的故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8日訊】稷與契,都是上古的名人,是堯舜時分管農業和教育的大臣。稷播種百谷,教民稼穡,為農耕之始祖,後人尊他為農神或穀神;契負責教化和禮儀,使人們知「五倫」,明禮儀,做到「九族既睦」。

二人輔佐堯舜,助禹治水,恪盡職守,深切關懷百姓疾苦,見人有飢餓或溺水,如同身受,有著「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以解救天下蒼生危難為己任。稷與契也分別是古代周族與商族的始祖。

《史記•周本紀》記載:稷,又稱後稷,名棄,其母姜嫄為帝嚳元妃。一日,姜嫄走在原野上,見有巨人足跡,踏之而身懷有孕。生一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從他旁邊過都不踩他,還庇護他;接著把他放到森林裏,又碰上森林裏有人餵養他;最後,把他放在結冰的溝渠上,而鳥群卻用翅膀為他遮蓋和做鋪墊,使他不致受寒受凍。

姜嫄以為神,遂收養撫育他。因初生時幾次欲棄,故名為「棄」。棄為兒童時,就樹立有大人物那種造福於人類的遠大志向,在他玩耍遊戲時,愛好種植豆類、瓜類等作物,他所種植的作物果實飽滿且味道鮮美。到長大後,更喜好耕田種地,他能根據土地的陰陽和土質的不同,選擇適宜種植的穀物,獲取很好的收成。

契的出生也很奇異。《史記•殷本紀》記載:契,其母簡狄為帝嚳次妃。一日,簡狄在新建的九重高的瑤台上觀覽,見有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列女傳》亦記載此事說:「母簡狄者,有玄鳥銜卵過墜之,五色甚好,簡狄得而含之,誤而吞之,遂生契焉。」契為兒童時,喜好做各種禮儀的遊戲,好觀天文,聰明好學,長大後博學多識,仁而有禮。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四子,長子摯,次子棄,三子契,四子堯。帝嚳去世後,摯繼位,不理公共事務,政微弱,而唐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群臣造唐致禪。

堯繼位後,辦事公正,體恤人民,他召集了許多賢德之人來幫助他治理國家分管政事,他所最注重的是農事,任命棄為大司農,管理全國農業,勸課農桑,指導農業技術,使農作物的播種得到普及。任命契為大司徒,掌管人事和教育。帝堯是被歷代人們視為典範的仁君,功績浩大,史載其「仁智達道,聖德配天」,一代聖君率領一代賢臣創造出古代仁政昌明的時代,因此,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帝堯令人擇了一塊地方,然後讓棄將百谷先按時播種起來,《太平御覽》記載此事說:「稷山在絳郡,後稷播百谷於此山。」帝堯又令各國諸侯,派遣子弟前來學習,棄進行教導,這些人學習棄教的辦法耕田種地,回去再把耕種和收穫的技術傳授給民眾,一批畢業了,又換一批。棄推廣了許多農作物,他被認為是始種稷和麥的人。

稷,一說為穀子,一說為高粱。他把很多野生穀物轉化為田生穀物,滿足了人們對各種食品的需要,促進了農業發展。他還根據地質好壞,選擇適宜的品種播種,這種新的耕作技術就是「相地之宜」,就是觀察這塊地適宜種植甚麼農作物就種植甚麼農作物;適宜甚麼時候種植就甚麼時候種植,不能籠而統之、千篇一律,要區別對待。天下百姓按照他所提倡的辦法耕田種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在他的主管下,「百谷時茂」,即各種穀物都生長得茁壯茂盛。

那時社會經濟還以遊牧狩獵為主,農業生產只處於輔助地位。只有到了堯舜時代,帝堯起用棄,把農業作為主要產業來抓,才使農業生產獲得大發展。棄在農業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個歷史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功績蓋世。結果是糧食獲得大豐收,解決了食物匱乏的問題,使廣大黎民百姓不再受飢挨餓。

因此後來人們一提到古代農業,必然要說到棄,很多史書也把中國的農業起源歸之於稷棄時代。《詩經•大雅•生民》中說:「誕我祀如可。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蒸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昂盛於豆,於豆於登,具香始升,上帝居歆。」講述了棄傳授人們從播種到收穫和加工熟製品的技術,人們依此種植大豆、大麻、大小麥、甜瓜等作物,所種的作物都是籽實飽滿、碩大的好品種,收穫後脫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們放在祭祀用的豆器裏,尊祖配天,以享上帝。

《尚書•堯典》記載帝堯對契說:「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帝堯任用契為司徒,掌管天下教化,對百姓進行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並告訴他做好「五倫」教育,在於要寬厚。

《孟子•滕文公上》中也記載,上古時候,人們「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即所謂「五倫」,是人們應該遵守的倫理道德中最為重要的五項人際關係,具體內容的意義:「父子有親」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要親密、親切,為父母的,要慈祥;為子女的,要孝順。「君臣有義」是指君主與臣下之間應該有義理、講道義,要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夫婦有別」是指生活中丈夫和妻子要按照倫理規範要求盡到各自不同的義務,為夫的,要主外,要和;為婦的,要主內,要柔。「長幼有序」,是指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應該有秩序;「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應該有信義、守信譽。「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是說「五倫」是人出生時上天賜予的倫理秩序,是人要遵守的。

「五倫」是東方社會自堯舜至後來歷朝歷代的傳統倫理道德的核心。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特別是儒家最重視人倫。孟子說,古代設立庠、序、學校,「皆所以明人倫也」。契分派職司,擬定教導的種種方法,如每一倫由兩人擔任,五倫包括契共由十人擔任,進行演示和教導,首先從百官開始,再推廣普及到學校等。契還多設立學校,並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身立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的好評論。《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契主司徒,百姓親和」,意指使百姓親密而和睦。

在帝堯時代,大水成災。於是帝堯命舜代他攝天子位,讓禹擔當了治水的重任。禹推薦了棄、契、皋陶和益,讓他們一塊參與了治水。禹在治水的同時,命棄指導農業生產,棄把稻種分發給民眾,讓他們可以在低濕的地區耕種,讓諸侯百姓開荒種田,在山上植樹,並鑿井修渠,適時播種,解決了糧食困難。「禹治洪水既平,後稷乃始播百谷」,意指棄在禹平定水患後,根據土壤所適合種的作物教民耕種。治水過程中,禹命契做好救濟災民,組織興修水利等工作,契分發給當地民眾非常缺乏的食品,食物量少時,就從有多餘的地方調劑來補給,以便讓各諸侯國享受均衡的利益。十三年後,禹治水成功,《尚書》記載:「決九州距四海,濬畎澮距川」,即疏通了大河大江,還修築溝渠,導水灌田,推廣農耕,開發土地,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棄、契對堯舜盛世的創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帝堯封契於商,賜他姓子,子就是慈,就是慢慢生長強大的意思,傳了數世後至湯,湯得天下為商朝。史記殷本紀講述商朝,是從契說起,《詩經•商頌•玄鳥》中也寫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王茫茫。」講述了「玄鳥生商」的美妙故事。帝堯封棄於邰,使棄居稷官,並將管理農業職務的名稱──後稷,作為專有名號固定給了棄,賜他姓姬,是本德的意思。

稷是周朝的始祖,傳到十五代為周文王,隨後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詩經•思文》中寫道:「思文後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非爾極」,稱讚稷功高無量;孔子也稱讚他說:「後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乎一足哉,唯欲行之浮於名也,故自謂便人」,意思是說稷是天下創立功業的人,他創始農業,因此而受益的人難道還少嗎?但他卻非常謙虛,只稱自己是個熟悉稼穡之事的人。由此可見稷的品行多麼高尚。

稷、契二人勤勞、儉樸,待人仁厚,盡忠竭力輔佐堯舜,迫不及待地盡力救民於水火之中,把隨時隨地的替別人著想、急人之急,作為自己的職守所在。稷契後來成為古代賢臣的代稱,後來有許多仁人志士也是希望能做稷契一類的人物,立下稷契之志,即擁有稷契那樣以民為念、為民謀福的宏願和仁愛。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