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汪洋獲習高度信任 但政協選舉現兩大意外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5日訊】14日中共政協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全票當選全國政協主席,有台媒引述專家的話報導,這顯示習近平對汪洋的高度信任。此外,此次政協選舉還被外界認為出現兩大意外。

3月14日,中共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汪洋不出所料的全票當選新一屆政協主席。

此次會議還選舉出張慶黎等24名副主席。並現兩大意外。其中,一度被看好入圍的中共中央委員、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曾被視為政協副主席、秘書長人選,卻大熱倒灶,由夏寶龍「爆冷」跑出,令外界頗感意外。

1952年出生的夏寶龍被認為是「習家軍」成員,去年由浙江省委書記調任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退居二線」。十九大上他又未獲委任中央委員,如今卻「起死回生」,成為「政協大管家」,躋身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

63歲的謝伏瞻是著名經濟學專家,曾兩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謝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2008年擔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成為溫家寶總理的首席智囊。2013年,空降河南擔任省長,3年後擔任省委書記,成為封疆大吏。

此次只擔任政協常委,預料也將被免河南書記一職,提早下崗,原因未明。

此外,對於汪洋全票當選全國政協主席,香港政治評論家劉瀾昌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汪洋能夠當上政協主席有多重原因,一是習近平對其信任,二是習近平滿意他在北京中央的工作。

同時,他分析認為,這也是中共權力平衡的結果,以及按照中共政治的倫理,以汪洋的資歷他已有資格擔任此職。

劉瀾昌和香港亞太研究協會秘書長李風均認為,汪洋過去主要是處理經濟事務,對台灣事務不太熟悉。因此,他們相信汪洋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李風認為,汪洋能夠上位,與其完整的政治經歷有關,他曾在中國一些重要省市擔任第一把手,而且又是廣東經濟戰略轉型及取得成效的推手。同時,他為人開明能夠出任政協主席,也反映出習近平對其高度信任。

現年63歲汪洋是中國安徽宿州人。1981年,時年26歲的汪洋被任命為中共共青團安徽省宿縣地委的副書記,從此進入仕途。2005年,汪洋空降重慶,接替黃鎮東出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

2007年「十七大」,汪洋當選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2012年換屆年,汪洋入常呼聲甚高,但隨後傳出江派勢力阻擊,令汪洋無緣入常。

中共「十八大」後,汪洋受習近平重用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農林、水利、商務、旅遊等。

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汪洋晉升政治局常委,在七名常委中排名第四。與俞正聲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的排名相同。接任俞正聲的中共政協主席一職。

中央社報導說,過去一直有分析指出,汪洋在經濟上有遠見,進入中共權力核心是合理的,2007年汪洋出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時,就顯露其改革思維。

當年,汪洋從重慶市委書記調到廣東,他在重慶的空缺由薄熙來取代。汪、薄兩人就任後,大陸和海外媒體經常報導兩人存在競爭,產生「瑜亮情結」。

當年汪洋抵達廣東後,提出「解放思想」及「敢為先」等政治口號,又在經濟上提出「騰籠換鳥」和「雙轉移」口號,核心意義是提升廣東經濟的技術水準,淘汰耗能產業。

如今,廣東無論是廣州、東莞或深圳,都誕生了大批創新科技公司,工廠的自動化生產也大幅提升,這些產業已佔據廣東生產總值的重要部分。足以證明當年汪洋大力推動廣東產業升級的方向是正確的。

3月7日,習近平參加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時,要求廣東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這無疑是間接肯定了汪洋10年前推動的工作。

不過,仍有分析認為,汪洋新任中共政協主席後,將直面三大挑戰,包括民族宗教問題、與知識分子如何相處問題、如何密切聯繫「新社會階層人士」的問題。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