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1日訊】
一、國亂知忠臣
唐朝中葉,出現了一次很大的禍亂,就是安史之亂。那時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國政荒廢,結果安祿山開始作亂。數月之內,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舉出身,念聖賢書的人,到哪裡去了?統統都舉白旗投降。當時有兩位忠臣,一個叫張巡,一個叫許遠,他們死守淮陽城,奮力抵抗,安祿山的軍隊,一直打不進來。這才讓唐朝的軍隊,得以喘息,重新調整,重新備戰。假如沒有張巡、許遠,唐朝可能就失敗了。
後來,安祿山把張巡、許遠抓起來,對他們嚴刑拷打,叫他們投降,他們至死不肯。還當著安祿山的面,罵他是叛臣。安祿山十分生氣,下令把他們的牙齒,都拔掉。他們依舊正氣凜然,含血唾罵安祿山。
張巡和許遠,那種大義凜然的氣概,能夠屹立如山。
二、冒雪還書
明朝有個大學問家叫宋濂。他小時候很窮,沒有錢買書,就到一個大戶人家去借書。大戶人家的態度,有點傲慢,借給他一本很厚的書,跟他說:「借你十天,到了期限,要立即給我還回來。」
結果十天以後,下了一場很大的雪,主人覺得他一定不會來還書。但是,時間一到,宋濂冒著大風雪,把這本書送了回來。大戶主人,看了也很感動,就對宋濂說:「往後我們家的書,你都可以借給你!」
做人,以建立了信用,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師生恩誼
明朝有個忠臣叫左忠毅。有一年,左忠毅公擔任了主考官,來自各地的讀書人,正要準備參加進士考試。
左忠毅公,時時都想著要為國家選拔人才,舉賢薦能。他在考試前夕,還穿著平民的衣服,到離京城附近比較大的一些寺院裡去,微服選賢。
他為什麼不到酒樓去找?有錢住酒樓的人,是否是賢才?很難說!因為好逸就惡勞。以前的讀書人,都很刻苦,學問才有所成就。所以,左忠毅公,就到寺廟裡去巡視,他走到了一個書生旁邊,這位書生寫完文章太累,就睡著了。左公看完他寫的文章,深深感受到這位讀書人,對於國家十分忠誠,對於人民有一種使命感。左公看完他的文章,很歡喜,隨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這廣年輕人的身上,這個年輕人就是史可法。
後來正式考試,在閱卷的過程中,左公一看到這篇文章,立即就想到是誰寫的。因為文章是從一個人的內心流露出來的,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氣節和志向。所以就把他面署第一,後來史可法考上了狀元。
考上狀元以後,上榜的學子,都要去拜主考官為師,所以那天,史可法就去拜訪老師和師母。一進門,老師左公就對他的夫人說:「往後繼承我的志業,不是我的兒子,而是這位學生。」
讀書人,不擔心自己沒有子嗣;擔心的是唯恐不能把聖人的道德學問,承傳下去。自己沒有子嗣,只是影響一家;道德學問沒有人承傳,將影響後代的子孫。他們的心中,時時想著要為國家舉才薦賢。
左公看到史可法心生歡喜,因為他幫助國家選了一位非常好的棟樑之材。後來,左公與史可法同朝為官,一起效忠朝廷。
明朝末年,宦官當政,左公被亂臣陷害,關到監獄。史可法非常緊張,害怕老師在監獄裡受到殘害,想盡辦法要去探望老師。他的老師確實備受酷刑,用燒燙的鐵片,捂在眼睛上,膝蓋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獄中的士卒。這些士卒,也被他對老師的一份孝心,所感動,就建議他偽裝成乞丐的模樣,混進監獄裡去。
史可法走進監獄,緩緩的朝老師的方向走過去。當他看到老師的身體狀況,不禁失聲痛哭,撲在老師的面前。左公雖然眼睛張不開,但耳朵還可以聽得到。當他聽到史可法的聲音,非常警覺,用他的雙手把眼睛撐開,目光炯炯,看著史可法。他說:「你是什麼身分?你是國家的棟樑,你怎麼可以讓自己身陷危險的境地?與其這些亂臣賊子把你害死,不如我現在就活活把你打死。」說完之後,左公就撿起身旁的石頭,往史可法的方向,投扔過去。史可法看到老師如此震怒,就立即離開。
左公為何如此生氣?唯恐學生的安危、國家的前途受到影響,縱使他身陷這樣大的痛苦之中,念念也沒有為自己,還是為國家,為自己的學生。
後來,左公去世了,史可法擔任國家的要職,帶兵在外。他帶兵在外的時候,都沒有到床上睡過覺,讓士兵分成三隊,輪流跟他背靠背休息,守夜。他的士兵,看了以後,也很感動,就說:「大人,這樣下去,會損害你的身體。」史可法對士兵說:「假如我去睡覺,敵人來犯,讓國家受到損害,那我就對不起國家,更對不起我的老師。」老師教誨要念念為國家,史可法確實不敢忘懷。所以,回饋師長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
後來,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鄉,第一個不是回家。到哪裡去?先到老師的家裡!雖然老師不在了,他的師母還在,還有老師的後代子孫,他都竭盡全力,奉養照顧。確實做到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四、曾參教妻
春秋時代,曾參的妻子,有一天出門買菜,他的孩子吵著要去。他妻子太對小孩說:「不要吵,你不要跟我去,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兒子就不吵了,也不去了。
他的妻子從市場上回來,看到曾參正在磨刀。他妻子很緊張,就跑過來說:「我跟孩子開玩笑的,哄哄他,你還當真?」曾參對妻子說:「假如你騙孩子一次,可能你這一輩子所說的話,他都不會相信,所以還是得按照你的承諾,去做事。」
為人父母,「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人往往在很高興的時候,都會隨口承諾,這很不恰當。很多大人在打牌的時候,孩子要什麼,大人都同意,以後孩子知道,大人打牌的時候,最能要到東西。這些都要注意,不然孩子學到的不是老實,而是察言觀色。有沒有發覺現代的孩子眼色特別厲害?這不好!如果不老實的話,將來孩子的人生,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五、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東漢光武帝時代,有個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國家做司空,是個很大的官職。當時,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丈夫去世了,她獨自在家寡居。湖陽公主跟光武帝在談話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給宋弘,因為她覺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皇親國戚,下嫁給下屬官員,這個官員馬上就變成皇親國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榮耀的。
光武帝就跟宋弘探聽口氣,看他願不願意把原配放下,娶他姐姐。一般人都是希望能夠攀到這門親事,宋弘則不然。他聽了以後,就對光武帝說:「貧賤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之妻就是形容原配,陪伴我們胼手胝足,一起創造家庭的妻子,豈能拋棄!
宋弘說話很有善巧,他先對皇上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皇帝聽到此話,就會提起道義之心;接下去再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如此,皇帝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也就不強人所難。
宋弘雖然只是拒絕了這件婚事,但他影響的範圍卻非常大。因為他是朝廷的達官,假如他娶了皇帝的姐姐,將會造成朝廷不好的風氣。而他如此有道義,也端正了朝廷重視情義的風氣。相信當時所有的官員一定不敢把原配休了。假如休了,一定會受到所有輿論的斥責。確實,讀書人所做的每件事,都要為國家社會負責,不只是為當時的國家社會,還要為以後的國家社會起好的作用。這些風範都是無量功德,假如沒有宋弘演出這樣的好戲,我們就沒有學習效法的機會。
六、張劭等待範式
在漢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叫張劭。他在太學裡,認識了另外一個朋友叫範式,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後來離開太學,他們就相約兩年以後的某一天見面。結果兩年以後那一天,張劭就跟他母親說,我們兩年前約好了,他今天一定會來。因為兩家相隔幾百裡,所以他母親不相信。不過張劭很有信心,他說範式是個重承諾的人,一定會到。果然,那一天範式真的來了。
後來張劭病危,就跟他的妻子說,要告知範式,說他一定會全心全力照顧他的家人。張劭去世以後,正要安葬,因為範式還沒到,所以如何安葬,好像都不能做主。後來範式趕到了,棺木才順利葬下去。以後,範式對於張劭妻兒的照顧和安排,都非常之好。
(均據《淵鑒類函》)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