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來到世上的標誌? 世界考古發現兩個神秘圖案 (組圖)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05日訊】在世界各國的文明或史前文化中,不論語言差異多麼大,也不論各國相距多麼遙遠,哪怕是隔著汪洋大海或者一毛不拔的沙漠,考古界都發現出土過帶有「卍」(讀萬字符)和太極圖的器具。為什麼這兩個符號得天獨厚,令世界產生深深的共鳴?有一種解讀,就是「太極圖」和卍字符對整個人類具有普世價值的意義。也可以說,這兩個符號是神曾經來到世上的標誌。

回顧東西方文明歷史,人們驚異地發現,幾乎世界上每個民族的起源都伴隨著神話,而且幾乎同一個模式:神降生於世,手把手地教會人類語言文明、信仰文化、工藝技能等等;也就是說,在人類久遠的記憶中,不同的神眷顧著地上不同種族的人類。

卍字符象徵佛家,通常認為源於古印度,在佛像、寺院中經常可以看到。不過考古發現在中國的史前文化中也出現過這個符號。太極,一般常識認為是道家的符號,源於神州中國。

現代考古發現「卍」的文化分布

現代人多認為,「卍」是佛教的專用符號,印度人叫做swastika,中國人念作萬。在世界很多古代遺址中都發現了「卍」字符,比如古印度、古希臘、阿拉伯、俄羅斯、蘇格蘭、愛爾蘭以及古代的克里特文明、瑪雅文化,甚至基督信仰、拜佔庭文化中都發現了卍字符的蹤影。

在西方社會發現的「卍」,涵蓋的領域很廣泛:出現在基督教堂建筑上,基督神像的衣袍上;出現在19世紀俄羅斯的紙幣上;出現在希臘主神宙斯的衣袍上。古羅馬時期,卍字符出現在祭壇上。在以色列,古老禮拜堂中也發現「卍」;烏克蘭的史前文化特里波耶文明中出現過卍字符,甚至在遙遠的非洲也發現卍字符的蹤影。

既然這個符號被廣泛地運用,那麼他一定有深刻的意義。國際社會將「卍」字符視為全球共通的一種文化,也就是說,卍字符帶有普世的價值。有人說,在佛家「卍」象徵吉祥如意、善德永存。在西藏,認為「卍」象徵永恆光明,生命猶如金剛,永不壞滅。也有學者認為,「卍」字元象徵佛陀的慈悲和智慧,通過對自我的認知,達到開功開悟;也有人認為,「卍」字象徵著宇宙的諧和、兩極的平衡。

從出土文物中看,萬字符被繪製在飲食器物上、繡在服飾上或者鑄成首飾。他的形狀可以表現為剛正,即四角都是方方正正;也可以表現為圓容,即四角繪成柔和的曲線。

現代考古發現太極圖的文化分布

太極圖,眾所周知是中國道家的符號,也被稱為「中華第一圖」。人們廣泛知道的太極圖形狀,像是陰陽兩條魚互相糾在一起。白魚示為陽,黑魚示為陰。白魚中間一個黑眼,黑魚中的一個白眼睛,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萬物負陰抱陽,陰陽平衡才能育化萬事萬物。由於整個宇宙在運動著,所以太極也在強健地運行不息。

按照易學的觀點,運動產生陽氣,運動到一定程度,便出現相對的靜止,靜能產生陰氣。一動一靜的陰陽之氣互為根本,源源不斷產生能量,能夠運轉無窮。

道家的陰陽學說引伸出很多學術的東西,比如五行、八卦、堪輿、星相等等。陰陽學說應用於中醫,提出調和陰陽的醫療理論;應用於天文,就有了曆法、算術、星相占卜、風水等方術,對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的探索和掌握;應用於人倫,有了上下尊卑、夫婦倫常以及陽間和陰間兩個不同的世界。陰陽學說還認為左為陽,右為陰,因此中國有男左女右的說法。

太極的蹤影,常常出現在道士的衣袍上、傳統中醫、各門氣功、孔廟大成殿樑柱、老子樓觀臺、白雲觀以及韓國國旗、蒙古國國旗、安哥拉空軍軍徽、玻爾榮譽勛章等等都有體現。

公元前五世紀,在凱爾特藝術中就出現了和道教太極圖相似的圖案。在羅馬帝國軍服的徽章中也出現了與太極圖幾乎完全一致的圖案,只是顏色不一樣。在東歐烏克蘭發現的史前文化特里波耶文明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太極圖,和中國的太極圖案幾乎一模一樣。

神是否存在?

基督教的朋友一定看過《聖經》上寫著,到了末劫時期,神會再來拯救人類。

什麼是末劫時期?就是釋迦佛所說的,到了一定時期,魔子魔孫會轉生成和尚尼姑,穿著袈裟,進入寺院禍亂佛門。從媒體報導的宗教界亂象來看,比如震驚世界的神父性侵案、佛門僧人聚眾淫亂、貪婪斂財等勾當,就可斷定現在正處於末法時期。

末法時期亂象叢生,全世界都在等待著神的到來。那麼神是否存在?

曾有一位記者訪問愛因斯坦,請他談一下對神是否存在的看法。愛因斯坦看著桌子上的糖果、餅乾、咖啡杯,對他說,這些小小的東西擺在桌子上,還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宇宙中擁有無數的星球,每一個星球都按照某一軌道運行著,能夠做這麼龐大的安排,這個安排運行的力量就是來自神!這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他的認知帶給人寬闊的視野。

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拍到星球爆炸圖,說明我們這個宇宙正在發生著驚人的巨大變化,有些星球被銷毀,有些星球在宇宙的劇變中獲得新生,而且還被注入更加年輕的能量。天文學家還發現,每當大穹銷毀一些星球之後,還會孕育出更多新的星星。

茫茫的宇宙中好似真的存在一雙博大的手,每天都在清理著宇宙的污垢,使它改善得更加清朗,更加繁榮。

——轉自《大紀元》有刪減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