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18日訊】今日,有美國媒體討論新德里與北京之間的「冷戰」局勢指出,印度在南亞國家的影響力正遭受到來自北京當局的嚴峻挑戰,圍繞印度洋地區的「新冷戰」正在拉開帷幕,而且亦有可能轉變為「熱戰」。
印度在南亞國家的影響力正遭受到來自北京的挑戰
《美國之音》2月18日的一篇報導分析了近期印度周邊幾個國家的政治動盪與變局,認為這些變化的背後是中、印在南亞地區角力的影子,同時也表明中印在印度洋地區的「新冷戰」已經拉開帷幕。
首先,文章分析了斯里蘭卡親中派捲土重來的政治局勢。
當地時間2月12日,斯里蘭卡選舉委員會發佈數據,由前總統拉賈帕克薩領導的反對黨人民陣線黨在全國340個地方議會中的239個議會贏得多數席位,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二,取得2018年全國地方選舉的勝利。
拉賈帕克薩曾於2005年到2015年擔任斯里蘭卡總統,在其任上,他終結了長達30多年的內戰後,即大興土木,向中共政府大舉借債,修建了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也為自己的家鄉漢班托塔市興建了漢班托塔機場和港口等「光耀門楣」的面子工程,導致國家財政陷入巨額負債、無力償還,最終在2015年的大選中被印度支持的反對派聯盟擊敗。
這次被視為「親中」的拉賈帕克薩捲土重來,自然會被看作北京對南亞地區政治格局的影響力正在增強的一個徵兆。而印度駐斯里蘭卡的高級專員在第一時間分別會見了斯里蘭卡總統和總理,可以看出印度對於斯里蘭卡政局的重視。
其次,印度輿論界主張出兵馬爾代夫的聲浪漸站上風。
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的親中派總統亞明(Abdulla Yameen)在今年2月5日宣布全國進入為期15天的緊急狀態後,反對黨領袖、最高法院大法官、司法部負責人等一批重要人物遭到逮捕。
此後,印度媒體上有關印度是否應該出兵干預馬國亂局的討論就一直持續至今。目前,贊成出兵的印度鷹派目前佔了上風,主要理由是「印度承擔不起後院成為中國附庸國的後果」。
馬爾代夫的政治動盪被視為北京和新德里雙方的「代理人戰爭」,雖然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對是否出兵馬爾代夫做出明確表態,但已聲明「印度軍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與洞朗相比 中印衝突更可能發生在印度洋
針對上述南亞國家的政治風雲變幻,《美國之音》援引觀察人士的觀點指出:雖然中印兩國目前的關係可稱為「新冷戰」,但中印之間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存在。
報導引述瑞典東南亞問題專家林特納(Bertil Lintner)的分析稱:中印兩國在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帶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不大,而更可能發生在印度洋上。
《福布斯》網站的專欄作家莫多寇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近日也撰文指出,北京正試圖將印度洋變成「中國洋」,而這些動作顯然已經激怒了新德里。
莫多寇塔斯分析稱:在經濟上,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可以作為中國產品進入印度市場的基地,北京完全可以先將產品發往馬爾代夫,然後再出口到印度;而在政治上,北京有可能將諸如印度洋上的港口這種貿易基地轉化為軍事基地,來實現包圍印度的目的。而中共軍方的潛艇曾多次「突然出現在中國管理的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南部集裝箱碼頭」就是一個明顯的徵兆。
去年7月,中共海軍在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國家吉布提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軍事基地,這讓印度當局極為擔憂。為了應對中共海軍在印度洋上的頻繁出現,印度去年11月宣布將在印度洋上增加12艘到15艘永久性部署的軍艦。
(記者黎明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