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台灣危在旦夕?中國投資深掘滲透

Facebook

【新唐人2018年01月26日訊】近年來,中國大陸資金不斷向全球各地進行投資滲透,引發各國高度警戒。而台灣更是中資大量滲透的主要地區,並且從衣食住行等領域影響著民眾生活。請看本台的特別報導。

記者趙庭譽:「陸資在台灣幾乎買下我們的一天,像是中南台灣,隨處可見的電動巴士,其實不少是對岸上海陸資企業投資製造,餐飲業海底撈多個品牌,搶灘台灣餐飲市場,還有年輕朋友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上頭的手機遊戲,多達九成來自對岸。」

民眾:「因為就像101大樓就很多是外商的陸資這樣子。因為我本身是做IT的產業,我比較熟悉在是遊戲電玩這一類的,我覺得競爭力滿大的。」

民眾:「會變成部分都是大陸的資金,那就可能會影響到台灣的一些就業。」

民眾:「我覺得這個資金(陸資)應該有限制的進來。」

陸資在台影響力,連民眾都很擔心,2009年7月,政府正式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至今邁向第9年,2017年陸資來台投資金額,達2億6,57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3%,累計至去年年底,共有1087件投資案核准,不少企業幕後老闆,已經悄悄換人。

台灣人食衣住行育樂,充斥紅色資本,例如2011年,中國貨運龍頭順豐速運(SF Express),以港資身分登台,開啟大型陸資登台第一槍;2012年,對岸政龍以40.5億元,入股高明碼頭30%股權,成為首宗陸資投資台灣公共建設個案,2014年9月,納愛司集團,以13.5億,買下國內知名品牌「妙管家」。2015年7月,創立22年的本土品牌富士(FUJI)按摩椅,被廈門蒙發利按摩椅公司,收購六成股權。

記者趙庭譽:「時下國人愛用的手機拍賣網購平台蝦皮拍賣,短短兩年,在台灣就取得大半市佔,不過卻被人踢爆,背後大股東是中國騰訊。而這兩年,競爭激烈的計程車叫車市場,對岸滴滴打車,也以港資身份,近日正式登台營運。」

陸資胃口越來越大,挾帶大量資金,猶如大鯨魚吃小蝦米,專家就指出,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後,兩岸官方交流停擺,但民間、檯面下的收購、入股,其實絲毫不減。

財經專家蔡玉真:「其實它透過第三方,也就是透過其他外資,甚至像香港的資金,或是BVI(英屬維爾京群島),你會看到說其實它(陸資)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裡頭,它是沒有受到所謂的,民進黨執政前後的影響,甚至有越來越大,因為它的比重越來越高。」

文字採訪:沈唯同 趙庭譽

攝影後製:陳輝堯 高健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