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美國知名的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官網刊登了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接受該研究所頒發的「赫爾曼·卡恩獎」時的致辭,在致辭中,彭斯對總統川普上台以來的政治綱領進行了權威解讀,並力挺川普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其致辭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美國現政府認同一個關於美國在世界領導地位的理念。彭斯率先從自己與哈德遜研究所的淵源談到對該研究所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的認同,即美國在世界事務當中扮演著「獨一無二的中心角色」,美國「為世界的安全、自由、以及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彭斯明確表示,川普和自己都非常「認同應該重塑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並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
二、批評了前任美國政府的「軟弱」和本屆政府所面臨的挑戰。彭斯認為在本屆政府就任之際,「美國的領導地位是不確定的、不穩定的」,而實質上,這「常常意味著美國根本沒有在領導」。彼時的美國政府「優柔寡斷取代了積極介入。劃出的紅線變成了向後撤退」,這導致世界「對美國的信心不復存在」,「而這常常被視作、被接受為、被解讀為軟弱」。
在彭斯看來,也正是因為世界缺少美國的「果斷領導」,「混亂和無序才在世界各地滋生起來,流氓政權前所未有地挑戰了我們的安全,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毒瘤已經潰爛並且轉移」。
三、川普政府已經採取了果斷的行動以重整美國的實力,美國的領導將再次變得強大。
彭斯認為,面對不同以往的挑戰,川普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力。首先「致力於重振美國的經濟增長」,而這是美國在海外的領導力的前提保障。彭斯提到的措施包括:削減聯邦政府官僚對全美各地的控制,在每一級聯邦法庭任命嚴謹的憲法釋義者,為全美的工薪家庭、小企業、和自由企業減稅等。其成效是:近150萬份新的就業崗位,創紀錄的股票市場,為美國人民的退休金和養老金創造了5萬億美元的新收入,在持續8年低於2%的經濟增長速率之後,美國的經濟已經開始以3%和更高的速率增長。
有意思的是,彭斯在提到川普、自己與國會以及努欽部長和其他閣員的通力合作時,用了這樣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表述:我們將會擼起袖子加油幹(And we’re going to roll our sleeves up),而這樣的言辭為其再次贏得了一片掌聲。
在重振美國經濟的同時,川普採取的第二個措施是「促進美國人民的安全與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步驟是致力於打造一個最強大的軍隊,目前,川普業已簽署了近十年來增加幅度最大的國防開支法案。而在年終之前,「我們將與國會合作通過自羅納德·里根時代以來最大的國防開支投資」。彭斯承諾:「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我們會重建我們的軍隊。我們將再度成為『民主國家的軍火庫』,並且給我們的戰士、水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員、以及海岸警衛隊配備所需的資源和訓練來確保完成使命和安全歸來。」
彭斯進一步闡釋,在美國重整軍力之後,美國「將會再次與我們的盟友並肩面對我們的敵人」,即「基於共同的目標、利益(和價值觀)的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政策」,以介入世界事務。
彭斯提到,正是在該政策的指導下,美國正在國際舞台上斬獲實實在在的成果,這包括:北約28個盟友當中已有23個響應號召,增加了共同防禦的義務;多國共同遏制朝鮮,現在的「朝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孤立」;與多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努力「粉碎並摧毀ISIS」等。
在談到朝鮮問題時,彭斯警告朝鮮「最好不要試探這位總統的決心和美利堅合眾國的武裝力量」,美國「將考慮所有的可能選項,並繼續集結美國的所有資源對朝鮮施加經濟和外交上的壓力,直到它一勞永逸地捨棄核武器以及彈道導彈計劃」。
在談到中東問題時,彭斯表示美國堅決支持以色列,並和以色列站在一起。而剛剛在12月6日,川普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此外,美國將與埃及等國合作,繼續打擊恐怖主義。
彭斯還點名恐怖主義的主要贊助國伊朗,並在不點名批評奧巴馬政府的對伊協議後,稱美國政府正在與國會合作尋找一種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方式來挫敗伊朗的核野,即支持通過一項法案,以啟動切實的國際監督和對伊朗活動的強制約束,阻止伊朗研發洲際彈道導彈,更為重要的是制止伊朗在一年內「引爆」核武器。
從彭斯的致辭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川普對內對外的政策背後支撐其的強大信念: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力,這與川普在就職總統時所言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一脈相通的。
正如彭斯所言:在這個充斥著嚴峻挑戰和未知威脅的時代,美國的領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必要,而川普正在回應「對美國領導的呼聲」。彭斯最後表示,「在川普總統的有力領導下,以及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會讓美國再次繁榮。我們會讓美國再次強大。我們會讓美國再次安全。借用一個說法——我們會讓美國再次偉大。」
毫無疑問,彭斯的底氣來源於對上帝的信仰,來源於對普世價值的信奉,其致辭也是在公開告訴世人,川普和現任美國政府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目的無他,就是讓美國再次繁榮、強大、安全,讓美國再次偉大,而走在信神道路上的他們,也必將得到神的眷顧。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