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26日訊】中共十九大高層人事基本定局。港媒指,新中委名單出現多個異常,或為各派系在會期內現場激戰的結果。有分析稱,因派系分歧太大,高層或曾加開主席團會議。異見人士一篇分析黨代會「選舉」作弊的文章也從側面印證了該說法。
港媒:中委名單出現多個異常 激烈權鬥的後果
10月24日,十九大閉幕,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公佈。
香港《明報》報導指,新名單顯示,國務院4名副總理中的張高麗、劉延東及馬凱3人屆齡退休,但國務院秘書長楊晶距退休尚有數年,卻意外落選中委,顯示其晉升副總理無望。
此外,依照慣例,國務院除了正副總理、國務委員等約10名領導外,25個組成部門的一把手通常都是中央委員。
但是,有過半部委負責人均不在新中委名單中,顯示將在明年兩會時卸任,其中包括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長尹蔚民、國土資源部長姜大明、水利部長陳雷、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統計局長馬建堂、交通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信訪局長舒曉琴、國家工商總局長張茅、中國地震局長鄭國光、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新聞辦主任蔣建國、國防部長常萬全等14人。
上述官員中,陳雷、張茅僅、舒曉琴和鄭國光等都還不到退休年齡。而從新中委名單可以預見,只有國土資源部黨委書記孫紹騁、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國台辦副主任劉結一、僑辦副主任許又聲、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等5個部門的「二把手」將轉正,其它9部門主官料將從外部調入。
另外,公安部有部長郭聲琨及副部長傅政華、黃明、王小洪等4人進入中委,為國務院各部委中委之最。估計公安部領導層將會有所調整。
香港《蘋果日報》認為,本屆中央委員名單漏洞百出,多個國務院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的一把手未能入選,顯示該名單並非全盤統籌、權鬥塵埃落定的結果。
權鬥激烈 主席團或曾加開會議
本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共有204名委員,其中126人為新晉委員,佔總數的六成,是名副其實的大洗牌。
官方消息顯示,十九大主席團開了4次會議,包括開幕前一日的預備會,及20日、23日和24日各一次。而後3次會議內容都與「討論醞釀」新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候選人名單有關。
《蘋果日報》分析,本屆主席團會議較上一屆多一次,官方沒有透露原因。但有分析指,或因各派系對中委名單分歧太大,因此24日大會結束要表決前,不得不加開主席團會議,再次「磋商」。
《大紀元》獲悉,這次十九大,高層權鬥很激烈。
官方公佈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的42人名單中,包括江澤民、吳邦國、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杜青林等多名退休江派元老。
而習近平十八大上任後的反腐運動,拿下的二百多名「大老虎」中多為江派官員。中共證監會主席在十九大上罕見曝光了薄熙來和孫政才等6名江派高官「陰謀篡黨奪權」,也令外界再次見證習近平和江澤民兩陣營決戰的激烈程度。
胡平:十九大「中委選舉」又作弊 名單由高層「商定」
據《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的分析,中委名單雖然名為「差額選舉」產生,實際上與投票結果無關,而是由主席團會議確定的。這個分析也印證了中共各派系元老圍繞中委名單激鬥的說法。
24日,中委委員和中紀委委員名單產生的當天,胡平在《十九大選舉又要作弊了》一文中稱,20日下午,十九大主席團將「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名單提交各代表團,21日開始一連3天對名單進行醞釀、預選,24日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
文章分析,這次「選舉」和十八大一樣,經過了「預選」和「正式選舉」兩道手續,其中涉嫌作弊。
文章引述自己2012年的分析指,當年的十八大上,獲提名的中央委員候選人224名,應選出205名,其中19名候選人將在「差額選舉」中遭淘汰。
但從官方報導觀察到,11月13日舉行了一場預選,是「差額選舉」;14日又舉行了第二場正式投票,是「等額選舉」,「兩委」是經過二次選舉才產生的。
文章分析,如果大會承認第一次「差額選舉」的結果,只要淘汰排名最後的19人即可,進行第二次「等額選舉」根本沒有必要。
文章指,從新華社報導的兩句話可看出其中玄機:一是說「各代表團以差額選舉方式對『兩委』人選進行預選」,一是說「大會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經預選產生的『兩委』候選人名單」。
文章分析,這說明主席團會議對預選結果動了手腳,最後拿出的「等額選舉」名單是他們「商量」的結果,與預選結果無關。而各代表團只知道本團的預選投票結果,也無法對候選人的整體得票數提出質疑。
因此,文章認為,這個所謂的「差額選舉」只是個騙局。
(記者桓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