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25日訊】糖尿病專門醫、大阪府內科醫會會長福田正博表示,蔬果的營養成分與「顏色」密不可分,像是番茄、紅蘿蔔等深色蔬菜大多含有β-胡蘿蔔素,而白蘿蔔、高麗菜及白菜等淺色蔬菜則含有大量維他命C。
因此,多方攝取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自然就能吃到各種營養,並避免肥胖以及各種文明病產生。福田正博建議,1餐至少要吃到3種顏色的蔬果。
以下由福田正博介紹6大色蔬果的功效。
綠色改善貧血、消除壓力:
綠色蔬果如花椰菜、小松菜、青椒、蘆筍等,富含大量的鐵分與鈣質。鐵分能預防貧血,而鈣質能安定精神、撫平心靈疲憊。且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他命B群與維他命C,能預防體內堆積多餘脂肪,給你窈窕好身材!
紅色提升免疫力:
番茄、紅蘿蔔、紅椒、蘋果等是常見的紅色蔬果,含有大量食物纖維是他們最大的特徵,幫助重整腸道環境、預防便秘。
另外,番茄中的番茄紅素能守護肌膚免於紫外線侵害,強大的抗酸化功能還可減少罹癌機率。而紅蘿蔔及紅椒是β-胡蘿蔔素的寶庫,能強化黏膜,抵抗細菌及病毒的入侵。
黃色養顏美容、預防感冒:
檸檬、橘子、黃椒、南瓜等含有大量的維他命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讓肌膚回復彈性。而且還能黑斑與細紋生成,修復因日曬而受損的肌膚,愛美人士不可不吃!
此外,維他命C也有緩和壓力的效果,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也該多多攝取!
紫色抗老化:
葡萄、藍莓、茄子等紫色蔬果具有抗酸化作用,能淨化血液,達到抗老化的效果。這些蔬果的深紫色色素-花色素苷,能幫助合成眼睛產生視覺的最基本物質「視紫紅質」,有消除眼睛疲勞、回復視力之效。
另外,花色素苷與維他命C一同攝取,抗酸化效果更好,建議與檸檬、橘子等黃色蔬果一起食用。
黑色是女性的好夥伴:
黑豆的大豆異黃酮含量是大豆的2倍,且含有豐富具淨化血液效果的多酚類。而富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的羊栖菜、裙帶菜、海帶,則能改善便秘,維護腸道健康。特別是羊栖菜,其鈣質含量是牛奶的12倍。
白色預防生活習慣病:
生活習慣病包括癌症、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肥胖、牙周病、骨質疏鬆等等,這些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都是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吸菸、飲酒與不正常的睡眠習慣所養成。不僅只發生於中老年人身上,近年來年輕族群的患病機率大大提升。
蘑菇、舞茸等菌菇類能活化攻擊癌細胞的自然殺傷細胞(又稱NK細胞),預防癌症的效果備受矚目。白菜則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能防止血管老化與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蔥白、洋蔥特有的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可幫助排除血液毒素,讓血液更清澈。
另外,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營養學博士奧古斯都‧荷士碼(August Hergesheimer)都已屆51歲,但從外觀看來依舊青春!
他在《若返りスイッチをONにする食べ方》(暫譯:啟動年輕開關的飲食法,小學館出版)一書中提及,想要保持年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吃進去的食物。
奧古斯都表示,無論在外貌上使用多少保養品,體內老化的速度,可是隨著時間飛逝,而且會誠實地反應在肌膚與頭髮。抗老醫學的秘密,就是回復不斷流失的成長荷爾蒙,因此,與其斤斤計較卡路里熱量,不如多攝取增加荷爾蒙的食物。
水果中的果糖容易轉變為中性脂肪,因此最好選擇甜度較低的水果食用。早上習慣喝果菜汁者,也記得不要放太多像香蕉、芒果一類的高甜度水果,可以改成多放些蔬菜進去。
吃進太多糖分不只會發胖,還會破壞身體裡的膠原蛋白,害你產生皺紋。甜度低的水果如草莓、葡萄柚、西瓜等,而香蕉與葡萄則是要謹慎食用。
蛋白質負責製造肌膚和頭髮的細胞,因此盡可能選擇好的蛋白質食用。在肉上面,奧古斯都選擇食用以牧草飼育的牛肉,因為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牛身心健康,較不會有有毒物質。不僅肌肉部分較多,就連脂肪都含有一般肉牛所沒有的omega3。如果不能吃牛者,也可以選擇非大規模集中飼養的豬肉、雞肉等。
堅果類雖然被視為有很多油脂,但這些油脂都是非常天然且優質的油。像是核桃、胡桃,還有杏仁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纖維素。因此,下次嘴饞想吃零食時,不妨拿一把堅果類來食用,吃自己信任的油。
油類是形成細胞膜的重要條件,平常該適量攝取。選擇油品時,盡量選非加熱製成,而要選壓榨出來的油類,像是橄欖油、糙米油(玄米油)、芝麻油等,因為好的油脂可以幫助代謝壞油脂,而且好的油在高溫下,比較不容易變質。而化學調味過後的油,容易讓身體氧化,選購時必須特別小心。
奧古斯都表示,他下午會吃一點起司補充體力,但盡量把進食時間拉長,才不會讓血糖極速上升。成長荷爾蒙會在晚上分泌,所以晚餐或是宵夜都盡量不要進食,會妨礙它分泌的糖類。而咖啡也會讓身體氧化,所以下午3點以前就要喝完。
2.深綠色蔬菜幫你抗氧化
深綠色蔬菜像是芝麻菜、香芹、羅勒、綠花椰菜等都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活性氧與毒素,具有排毒的效果,再加上膳食纖維豐富,無論是通便,還是美肌都很有功效。奧古斯都認為,應盡可能每日攝取當季無農藥的深綠色蔬菜,因為維他命、礦物質、抗氧化成分都是抗老不可或缺的元素。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