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臣錄】中央第一大秘誤國害己

Facebook

歷史上朝朝代代都上演着忠貞與奸佞的大戲。殘害忠良罵名千載的奸臣,令人切齒。而有一個葬送了國家的帝王大秘,被日本學者視為與趙高一類的奸臣,在當今中國少有人知。他就是梁武帝的第一御筆大秘朱異。

中央大秘 勝過宰相

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蕭衍文武兼備,博學多通,騎射弓馬、詩書音律、陰陽占星,無不奇妙 。所謂強手下無弱兵,能做他秘書的,也必得是博通經史下筆如流之人。朱異遍治《五經》,尤精《禮》《易》。同時,廣涉文史百家,兼通雜藝,博弈書算他都擅長。梁建國不久,朝廷招聘有異能的人,20多歲的朱異被當時的五經博士之首(相類於教育部長)舉薦,梁武帝召他解說《孝經》和《周易》,聽後讚歎道:「朱異實異!」於是朱異直接進入中央做事。他做武帝秘書的第一個職稱叫「中書通事舍人」,也就是中書舍人。直到549年去世,他的官職多次升遷,或身兼多職,但始終都兼舍人身份。也就是一直為皇帝執筆代書。是最得梁武帝寵信的一等大秘。

中書部門職掌皇帝的內政,相當於秘書局或國策智囊團。中書舍人只是其中最低一級小秘,同時可有多人任職,負責一般文書詔令的起草撰寫。中書令是最高長官,職掌詔令,參預機密,制定大策方針。再次,中書侍郎,能夠出入禁中頻繁接觸皇帝,也就是參預機密。朱異要從舍人群中升到參預機密的位置,靠才幹也靠時機。

梁武帝在502年受禪稱帝時,參預機密決策的宰相是侍中范雲,他推薦周捨做了中書舍人。周捨博學多才,尤善禮制。 范雲死後,武帝讓周捨接掌機密,周舍升任侍郎。徐勉是中書令,也做過侍中,這二職都是宰相級。周捨協助徐勉掌禮儀律令、軍旅謀謨、國史詔誥等,幾乎所有詔告都出自周捨。周捨二十多年不離武帝左右,日夜操勞。524年病逝,內無妻妾,外無田宅,兩兒單貧。梁武帝很是悲痛。周捨死後,朱異接替了周捨的空缺,開始參預機密。

朱異的才幹絲毫不亞於周捨。各種詔敇文書,他邊看邊決斷,一刻也不停筆,再多的文書,他不久就處理好了。而且朱異善於窺探武帝心思,曲意奉上。這樣得力的超常之才的確容易讓主子愛不釋手,特別被寵信就很難避免了。535年,徐勉病死,朱異加侍中,由此開始,朱異實際接替了徐勉的位置。

侍中,原本為皇帝近臣,出納帝令。在南朝宋齊之時,侍中開始參政掌機要,在級別上與丞相職位的尚書令、中書令同屬於二品,因此成為左右朝政的實際宰相。侍中是國君心腹,是直接影響國策詔令的智囊,地地道道的國君「身邊人」。梁武帝年事已高,舊有的賢臣都相繼去世,朱異加侍中,全面參預掌握機密,又兼處理事務的高效,武帝就越來越倚重他,偏聽偏信。

第一任侍中范雲,有才幹,清廉敢諫。梁武帝視其為兄長一樣尊重。范雲死後,徐勉可謂賢相。他一生勤於政事,廉政不謀私。他說他要留給兒孫的不是財產,而是清白。朱異相反,廣受四方饋贈,來者不拒,家裡充滿財貨,生活奢侈,出入都要依仗擺譜。他只想溜須拍馬取寵,排擠打擊有才學的競爭對手,不做匡扶朝政的事情。梁朝後期綱紀不伸,官員腐敗日益嚴重,不能不說跟寵信朱異有關。朱異在後期,還兼任左衛將軍和中領軍,也就是掌管京城禁衛軍。史書說朱異居權要三十多年,威震內外,在朝莫不側目,即使皇太子也趕不上。到了這時候,百官的身家性命都在朱異一句話,誰還敢向武帝彈劾朱異的腐敗?

侯景作亂 朱異誤國

梁武帝時,北魏內亂不止,在534年分裂為東西。東魏政權掌握在丞相高歡手中,西魏掌握在宇文泰手中。547年,高歡病逝,臨終前,告訴兒子高澄:「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後,他一定不會被你用。唯一能夠打敗侯景的只有慕容紹宗。我故意不讓他顯貴,就是留給你提拔重用他.」果不出高歡所料,高歡死後不久,鎮守黃河以南土地的刺史侯景就因不甘心受高澄節制而謀反。

侯景先投靠西魏,西魏因為侯景內藏奸詐而深加戒備。侯景看到西魏不好誆誘,於是就以他轄下的河南十三州向梁武帝請降。巧的是,就在此前不久,梁武帝夢見「中原牧守皆以其地來降,滿朝慶祝」。朱異深知武帝最大的心愿就是統一中原,於是就說,這是天下統一的預兆。等到侯景的求降信到,梁朝大臣大都拒絕接納侯景,而且認為接納侯景就會與東魏邦交惡化,招致禍患。只有朱異主張接納。武帝於是優待侯景的來使,但心下還是不穩,就對朱異說了擔心。朱異勸說武帝不要猶豫:「今侯景來降,是北方的先導,如果被拒絕,其他人就不來投降了。」於是,梁武帝就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派兵去接應。本來要選鄱陽王蕭范為元帥,朱異忌諱范英武,就讒言阻攔。武帝年老溺愛兒孫,不察賢愚,就派他的侄兒蕭淵明率軍北上攻東魏。蕭淵明是個不懂軍事、腐敗無能的蠢才。不能用良策,十萬大軍覆沒,他被活捉。

慕容紹宗滅了蕭淵明,就去圍攻侯景。侯景對抗了幾個月,最後糧盡,加上侯景手下兵將家屬在慕容紹宗那裡,不肯再為侯景效死,侯景只帶着800人逃到了梁的壽春。侯景所轄的十三州全部被北魏佔有。梁武帝只得到了侯景這個定時炸彈。

梁武帝接到東魏高澄與蕭淵明的求和信,詔群臣商議。朱異堅決主張許和。當時另一位僅亞於朱異的中書舍人傅岐提出談和可能逼迫侯景作亂,但朱異堅持宜和。武帝就聽朱異的。侯景知道後,一面上書武帝反對,一面又給朱異送三百兩黃金,請他挽回。而朱異收了金子不辦事,還把侯景給梁武帝的書信全部扣下了。侯景冒北魏名偽造一封信給梁武帝,試探說,想用侯景交換蕭淵明。武帝同意了。侯景惱恨,覺得與其坐着等死,不如舉大事而死。就是要讓梁武帝吃點苦頭。於是開始謀劃反叛。他把壽春的百姓都編入軍隊,向朝廷多次要求武器錢糧等用品,都得到了滿足。

侯景要反叛,拉人入伙,事情就會泄露。先後有咸陽王元貞等多人向梁武帝告發,請求朝廷預防。武帝在朱異影響下,根本不信。鎮守合肥的蕭范密報侯景要造反時,武帝有些信了,偏偏朱異說:侯景必然不會反,他的人馬都散了。梁武帝一聽在理。朱異還特意對蕭范的使者說:「你家王爺太多心,難道不許朝廷容納一個客人嗎?」 此後,鄱陽王再有信來,朱異甚至都不送給梁武帝看了。侯景派去聯絡造反的使者被抓住送到了京城,朱異把人放了,說:「侯景手下幾百人,有什麼能耐造反?」

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側誅殺朱異等人為借口起兵,當時才8000人。梁武帝聽聞輕蔑一笑,立即調派兵馬去討伐。侯景知道大軍一到,他不是對手,於是準備過江直接進攻京城建康,率輕騎兵到了江邊。尚書羊侃武藝高強,善於用兵。他向梁武帝獻策:「侯景必會南攻建康。應該趕緊派兵佔據採石,命邵陵王襲取壽春。到時侯景不能前進,退又失去巢穴,自會瓦解。」這的確是致命一招。但朱異說:「景必不渡江,何必發兵!」根本不做防備。朱異一輩子都在宮裡做文員,無任何政績和軍事頭腦,就怕有本事的武將得寵。他要證明自己正確的私心,使梁失去了最後一次制住侯景的良機。

侯景早就跟梁武帝的養子蕭正德暗中勾結,許諾扶他為帝。蕭正德被梁武帝任命為軍事都統,這多半也是朱異的主意。蕭正德用幾十艘大船裝運糧食和武器接濟侯景。侯景大喜,於是搶佔了採石渡江,向建康殺來。蕭正德打開城門把侯景人馬接進京城。此時梁武帝把一切交給了太子蕭綱。蕭綱依靠羊侃,堅守內城台城。侯景想盡辦法攻城,被羊侃一一破除。侯景多次失敗,就築牆把台城圍起來,斷絕內外,並射文入城,要求誅殺朱異等人。台城被圍三個多月,侯景再次猛力攻城,羊侃操勞過度,急病而死。朱異受到眾人譴責,在又愧又懼中得病而死。梁武帝還不相信朱異是個腐敗的大貪。

侯景詭詐多變,求和成功,城外援軍被遣散。但侯景並未撤兵,而是繼續攻城。台城破時,原有的十二萬人(軍隊有兩萬多),只剩兩千多人還活着。侯景自為大丞相,梁武帝被軟禁起來,飲食受到限制,憂憤感疾而崩,時年86歲。梁朝已經名存實亡。

雖然,梁武帝的四方援軍腐敗無能、救援不利,也是導致梁滅亡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不是朱異一再誤國,阻礙防守,有羊侃那樣的能將在,再有四方援軍,侯景是很難得手的。

朱異從小秘到一級大秘,四十多年不離左右,太了解武帝的弱點。投機鑽營,不修德操,只以文字理論取悅於帝王,無一點匡救國家積弊的實才,享專寵之優待,抑能臣與良言。終使耄耋的蕭衍一世英名與功業毀於侯景一亂。這類御筆奇才難道是專為誤國亡家而來?可嘆梁武帝被蒙蔽得至死也沒醒悟。

參考史料:

《梁書 》《北齊書》《南史》《資治通鑒》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