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2017年10月16日)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7日訊】一週經濟回顧(2017年10月16日)

提要

川普動作頻頻,提出移民政策主張,為稅收改革造勢,還要用行政令改變奧巴馬醫改法案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教授獲得

教堂也釀酒

林靜時間,幫孩子戰勝怯場

開場白﹕發展電動汽車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週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十九大召開前夕,北京政府提出長遠經濟發展目標,要在新興高科技領域走在前列,包括自動化生產﹑醫療﹑人工智能,尤其是在電動汽車上有大動作,不但要國產電動車,還要成為出口的火車頭。具體說來,三年之後,中國電動汽車要實現75% 國產的目標。北京政府透露,正在研究類似歐洲的,禁止汽油﹑柴油汽車的政策。觀察家估計,在川普(特朗普)訪華期間,北京很可能宣佈說,成立經濟特區,允許外國電動汽車廠投資,比如 Tesla。這跟過去剛剛開發汽車市場時一樣,先用優惠條件吸引外國汽車廠投資,但必須跟本土國營企業合資,把外國關鍵技術學到手之後再單干,走出自己的路來,但不成功,第一,除了通用汽車跟上海的合資企業開發出了在中國的新車型,其它汽車廠都不願意轉移核心技術,這是他們的關鍵;第二,合資的國營企業不思進取,更願意賺快錢,沒有長遠打算。韓國和日本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車工業,中國花了四十年的時間沒有成功。那麼,引進電動汽車廠會不會重複這一過程呢﹖也許會,也許不會。中國政府支持的太陽能面板的確佔有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手機也把蘋果手機擠下了台。跟傳統燃料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的製造要簡單的多,中國本身就是最大的電池加工廠,在外國市場還不成熟的階段,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製造,那麼,外國電動汽車廠就必須在中國製造,也不得不提供關鍵技術。中國發展電動車也跟環境污染有關,製造業相信也會看准這一點,北京發展電動汽車的決心應該不會動搖。不過,中國的官僚資本主義模式沒有改變,傳統汽車業的教訓還存在,國營企業沒有長遠眼光,也沒有動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沒有動力開發自己的知識產權,他們還是想賺快錢。經濟發展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這不是國家政策能代替的,打造產品容易,打造品牌相當的不易,沒有法律保護私有財產,沒有法律保護知識產權,或者產權概念模糊不清,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致命傷。官僚資本主義的基礎在於權力而不是品牌﹑不是創新﹑不是提高生產力和效率,這樣的模式怎能長久﹖也許剛開始的時候轟轟烈烈,但十有八九虎頭蛇尾,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