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三國 中日韓各有千秋(組圖)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訊】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使用筷子,但由於歷史和本土化的影響,筷子在三國中又各有千秋。

筷子的由來

中國是筷子的鼻祖,相傳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傳說中堯舜時代,洪水氾濫成災,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日日夜夜和洪水搏鬥,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別說休息,就是吃飯、睡覺也不舍得耽誤一分一秒。為節省時間,大禹未等食物冷卻就食用,因燙手於是用兩根樹枝夾取食物,這就是筷子的雛形。

筷子在中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商朝,《史記•微子世家》中有「紂始有像箸」的記載,紂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中國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歷史了。先秦時期稱筷子為「挾」,秦漢時期叫「箸」。古人十分講究忌諱,因「箸」與「住」字諧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語,所以就反其意而稱之為「筷」。這就是筷子名稱的由來。

中式筷子

中國使用的筷子長而直,末端是鈍的,體現了漢民族普遍不具攻擊性的特點。

中國人使用筷子很講究,有禮儀上的講究,也有禁忌上的講究。例如,不能用嘴含住筷子,不能用筷子指著別人,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等等,這是祖先傳承的禮儀。

筷子在民間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在用餐過程中桌面上不能擺放長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著「死亡」;又如用筷子敲打碗盤,民間就有「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的說法,寓意著「貧窮」。

日式筷子

筷子流傳到日本,在使用上已漸漸地有別於中國了。首先,在造型上以圓尖頭的居多,且短於中國筷子。

日本筷子比起中國筷子要短一些,從粗到細,到了末端就成尖的了。這跟大和民族的特性也很相似,他們很有攻擊性。

比中國筷子短,據說是源出日本人大都是吃「定食」即份兒飯,用不著長筷之故。而筷子演變為尖頭,則是由於日本人善食魚,用尖筷易於剔魚刺的緣故。

據說日本有25種有關筷子的禁忌,因為日本人的繁文縟節太多,連吃飯的禮節也比別人多,和日本朋友吃飯,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別人的禁忌。

日本人用的筷子以木筷子為主,也有使用衛生筷。但日本人不會用自己國內的樹木製作一次性筷子。日本使用的衛生筷多從中國或者東南亞進口,日本人很重視本國的環保。

韓式筷子

朝鮮半島也是用筷子的大國,不過,筷子到了半島,半島人拋竹棄木,一律採用金屬製的了。

過去在半島上,大王、大臣和富人用金銀製筷子,普通百姓只能用鐵製的筷子。到了今天,漂亮的不鏽鋼製筷子成為主流。

據韓國朋友講,在過去,即使再窮的人家也要擁有一套金屬製的筷子、碗和湯匙兒等餐具。

據說因為半島料理以「紅色」見長,長期使用木筷或竹筷,容易使筷子頭部染上紅色遭廢棄,故改為使用金屬材質。也有說法是因為半島人愛吃烤肉,才發明了最適合吃烤物的金屬筷子。

據韓國朋友講,與中日不同,朝族人吃飯從不端起碗來,而是以筷撮起碗中飯進食。因為在半島「捧碗」即「要飯」之意也。

韓式筷子的造型也與中日兩國不同,既不是中國的圓柱體,也不是日本的上粗下細,而是扁平的長方體。初次使用很容易在夾菜的時候,筷子從手中跌落。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