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27日訊】上班族久坐,長期下來常覺得頸肩腰部隱隱作痛,一般人都以為這些疼痛是因為姿勢不良所致,但其實最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缺水。缺水與腰痛有什麼關聯呢?其關鍵就在於椎間盤。
人體上半身75%的重量,是由椎間盤核中的水支撐,25%的重量則由椎間盤周圍的肌肉組織支撐。當身體吸收足夠水量並經常運動時,椎間關節的水才會被擠壓出來,以潤滑關節、支撐上半身的壓力。
如果身體缺水,就會沒有足夠的水分進入椎盤空間 ,脫水的椎間盤腔體就會萎縮,導致關節間沒有液體潤滑,摩擦力變大甚至擠壓到局部神經,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坐骨神經痛或者是椎間盤破碎等症狀。
骨質疏鬆也是因為身體缺水的緣故,多數人都認為骨骼鈣質的集合體,事實上除了鈣之外,骨骼還由鈉、鎂、磷等多種礦物質和水分構成。潘懷宗博士為文指出,身體若缺乏鎂會干擾鈣與維生素D的利用,進而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由於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一旦身體缺水便會缺少礦物質,進而導致骨質密度降低。
我們能夠自由地俯仰脖子、彎腰、跑步,所有動作能夠輕鬆達成靠的就是大大小小的關節。
台灣全民健康基金會曾撰文指出,這些連結了兩塊骨骼、讓我們可以改變姿勢、角度與運動的組 織,其實是一層附著在骨骼末端表面的軟骨。軟骨雖然有個 「骨」字,卻是與硬梆梆的骨骼完全不同。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醫師曾為文表示,可將軟骨想像成海綿,海綿一壓下去,水就會跑出來,就有潤滑的效果,骨頭跟骨頭之間便能滑順地連動,相反的一放開,海綿就把水吸回去,就回到原來的狀態,沒有軟骨,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不僅會產生疼痛,更無法活動。常見的頸椎疼痛也是因為頸椎關節缺水造成。
軟骨中的軟骨細胞會製造「軟骨基質」以構成軟骨,軟骨基 質中的水分就占了70%。關節 被軟骨包覆,由於軟骨中含有大量水分,所以關節在活動時能夠減少摩擦,並吸收震動。 但是當身體乾燥時,關節內軟骨接觸部分就會嚴重磨損。另 一方面,關節因缺乏水分,流經關節的酸性物質和毒素無法及時排出,關節就會發炎、疼痛,甚至因結構變性而壞死。
另外,上了年紀的人,多半有骨質疏鬆的困擾,以更年期女性為例,骨密度流失的速度約為1年1%,嚴重者甚至有骨折的風險。想要補充鈣質,大多數人會想到鈣片、牛奶等食品,但研究發現,多吃深綠色蔬菜、有顏色的水果,比牛奶有效的多!
但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現,在100克的牛奶中,只含有240毫克的鈣;然而100克的熟青菜中,就富含350毫克的鈣。其中高鈣又好吸收的蔬菜包括高麗菜、球花甘藍、蕪菁甘藍等,其它如髮菜、芝麻、橘子、豆漿等,也有豐富的鈣質,且有較高的鈣磷比。
想要更有效的增強骨質,除了飲食之外,還需要搭配運動。選擇具有衝擊力的運動,如:球類運動、跳繩、跑步,都能讓骨頭產生壓電,促進骨頭的鈣質吸收能力。吃對食物多運動,就不必再另外花錢買鈣片了。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