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24:篡位設迷局,手足再血洗

Facebook

第二十四章 篡位設迷局,手足再血洗

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人們熱議的天人合一,都是如何適應生存環境,是地人合一。真正的天人合一,是人與天象的合一。前面一次次展現了天象與人間的精妙對應,大家能看到:天象是還原歷史、展現未來的時空之門。

967年「五星連珠、盛世血路」天象,展現了宋太祖盛大功德延壽9年,卻血腥被害的歷史。宋太宗篡位之後,立即製造假象,封堵眾人之口,皇位坐穩之後,就開始手足相殘,製造了更多的血案。

(接前文 逆天而為痛悔遲23:「親王尹京」造假象,誘騙千載今曝光 (點擊這裡)

1. 大封大賞,製造假象

趙光義篡位的第7天,也就是太祖去世「頭七」的那天,封弟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中書令、齊王,製造了前文講述過的「親王尹京相當於皇儲」的假象,以影射沒有即位憑證的憑證,同時封太祖僅有的兩個兒子, 27歲的趙德昭為永興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成了國家的第二副手; 18歲的趙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他們和太祖僅剩的3個女兒依舊稱皇子皇女,待遇不變。又大封支持者,以利祿讓大家感恩,以獲得眾人的承認。

2. 當年改元,心虛盡顯

趙光義篡位自立於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當時他是沿用他哥哥太祖的開寶年號,按常規都是這樣,表示對前任皇帝的尊重和國脈的延續,次年元旦再改新年號。可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趙光義下旨廢棄開寶九年的年號,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前面說過,此時離除夕過年只有7天,為什麼這麼迫不及待?

心虛!迫不及待地製造既定事實,埋葬人們對太祖的記憶——我已經登基多年了,天下早已經是我紀元的天下了。

在這之前,極少有這樣的,即位當年改元,是對前任皇帝的大不敬。唐肅宗李亨登基也是當年改元,因為也是非法即位。李亨作為太子,在安史之亂中和父皇唐玄宗逃難的途中,在玄宗逃往蜀地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手下人擁立為帝,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在當年的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改元至德。這同樣是非法登基,心虛,急於抹掉唐玄宗的影響。唐肅宗對玄宗後來也是不尊敬,軟禁起來,孤零終老。

宋太宗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同樣昭示了他非法登基、做賊心虛。

3. 三年殺趙德昭,鼓吹自殺露元凶

趙光義登基三年後,太平興國四年,親率大軍攻滅了已經被太祖打殘了的北漢。而後一意孤行,要乘勝收復被遼佔領的燕雲十六州,結果在高粱河一戰(今北京西直門外)慘敗。

《宋史》記載:敗軍無主,三軍以為太宗死於亂軍之中,有人商議立太祖的大兒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帝,沒想到一輛驢車拉回了腿上中箭的太宗。趙光義對擁立之事極為憤怒。敗退回京後,趙德昭為兵將請賞,太宗怒駡:「等你登基了再賞吧!」德昭嚇壞了,退下來就自殺了。太宗聽到後跑到德昭宅邸大哭道:「傻侄兒,你怎會至於這樣啊!」[1]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又進一步給太宗洗白,結果再次弄巧成拙,暴露了太宗是真凶!司馬光補充上述史料說:「德昭回到自己的王府,向左右要刀,左右推脫說王府禁中沒刀。於是德昭進了茶果間,把門抵住,找了把水果刀自殺了。太宗聽到後驚悔,跑去抱著德昭的屍體大哭:「傻侄兒,你何至於此啊!」[2]

這同樣是精心編造的謊言。德昭那時已經29歲了,有5個兒子了,在基層為官歷練多年,辦事沉穩,《宋史》說他「喜怒不形於色」,那是定力非常強的,不是這麼沒頭腦的愣小子。哪能死前不安排後事?自殺不先立遺囑?不看妻兒家小一眼,就自殺?而且,為什麼找水果刀自殺?德昭是武官,帶過兵,家裡能沒有隨身帶的刀劍?所以司馬光的「辯白史料」,全然不合情理的,明顯是編造。

正史的記載重點在宋太宗的大哭,為什麼這麼急於表白開脫?凶手做賊心虛,才急於偽造自己無辜。何況又是一個假自殺,真謀殺的事件。急於認定自殺,急於給自己開脫,這是凶手典型的心理特徵。

4. 五年殺趙德芳,急於表白見真容

趙德芳是評書演義中赫赫有名的八賢王,手持叔叔宋太宗賜給的金鐧,「上打君王不正,下打文武不忠」,在仁宗一朝以皇叔身分演義了很多精采的故事——那不過是後人善良的想像,真實的趙德芳,在趙光義登基的5年後,23歲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德昭死後的第二年,史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23歲的趙德芳在睡覺中得病、死去[3]!

國家舉足輕重的皇子,病死得說個原因吧?可是宋朝史料巧妙的說「睡覺中得病」,當然不知道得的啥病了,死無對證,也就沒法追究了——這還是根據宋太宗、宋真宗兩朝皇帝修改6次的國史記載整理成文的,說得過去麼?

趙德芳的睡覺死,和宋太祖的睡覺死、吳越王錢俶的睡覺死,太一致了吧?都是沒有任何死亡徵兆,太祖時年50歲,之前有點小病,但是健康無大礙,思維不亂,還能正常在隆冬招弟弟喝酒談事;而錢俶也是前一天喝酒做壽一切如常,連小病都沒有,但是錢俶當時已經60歲了;而趙德芳是虛歲23歲的小夥子,無病無恙(有病一定會記載,把難圓的謊說圓),可是只能在正史中寫下「睡覺得病死」這樣毫無徵兆的奇談,這只能說明——實在沒法說圓,因為這是偽史!

再看這偽史重點記載的什麼:太宗如何去哭祭、罷朝五日、追封。記載的是為太宗表白。

學過破案,或者懂犯罪心理學的,由這點蛛絲馬跡就能鎖定凶手是太宗了。為什麼?因為無辜的人問心無愧,不急於表白,只有凶手做賊心虛,急於掩蓋,急於表現自己和凶案無關,這恰恰暴露了真相。我們常常在破案影片中看到這樣的情節:在不經意地問嫌疑人問題時,嫌疑人第一反應就是矢口否認,說「當時我不在那裡(不在場)」,或者「那事跟我沒關係」,而提問者馬上說:「我還沒說呢,你怎麼知道那事的?」這樣一下就把罪犯鎖定了,因為對方暴露出了典型的犯罪心理。

我們看宋太宗親自把持修改的所有官方史料,都是在急於給自己辯白,都是站在罪犯的角度在掩蓋、銷毀證據,都是在把眾人的視線引入歧途。一副「你可以懷疑我,但是你們沒有證據」的「勝利者」姿態,但是這恰恰是得勢罪犯的典型心理特徵,這本身就是證據。

5. 六年貶趙廷美,斬盡隱患保皇位

又過了一年,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五月,貌似處於皇儲地位的太宗三弟趙廷美,被人誣告謀反,被一貶再貶。984年抑鬱而死,年僅38歲。

這樣,趙光義篡位之初,設立的貌似傳位給弟弟趙廷美的假象,在他坐穩皇位之後,親手撕破了。連下毒手,殺盡了哥哥僅留下的兩個兒子,又貶死了弟弟。把皇位牢牢保在了自家之中,但隨即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長子瘋、次子死。

6. 一死一瘋,二子元凶指太宗

前面講過太宗鍾愛的次子趙元僖被小妾誤毒而死,毒酒的根源卻在宋太宗。其實太宗最愛的兒子本是長子趙元佐。《宋史》記載趙光義對長子從小就大力培養,後來封為衛王,進入中書省權力核心,又入住只有太子才能進駐的東宮,再進封為更大、更尊貴的楚王,顯然成了「準太子」。在趙廷美被太宗陷害、一貶再貶的時候,只有趙元佐挺身而出,為叔叔申冤,極力營救。但是趙廷美一死,趙元佐就發瘋了,《宋史》特別強調了元佐申救叔叔、叔叔之死和元佐發瘋的因果關係[4]。

很多學者認為元佐是被宋太宗逼瘋或者嚇瘋的,如果是這樣,趙光義的面目就太猙獰了。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元佐是裝瘋,是不願意承接父親手中那個血腥的皇權。如果是後者,說明「知父莫如子」,元佐不願意做黑心皇帝,他要逃離父親狠毒的報復。前面我們說過,太宗的狠毒可是少有的,對最疼愛的二兒子、接班人元僖,死了都不放過,死了還要狠整一把而後快。這樣的狠毒,元佐早就看到了,所以裝瘋避害。

大家知道,精神病有遺傳性,而趙元佐的祖輩和眾多子孫中都沒有瘋病。而且太宗死後,元佐也就漸漸恢復正常了。這些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元佐裝瘋。

拋開歧義的爭論,不管元佐是真瘋還是裝瘋,都一致地指向了太宗的血腥真容。

7. 不給皇嫂發喪,報復心理顛狂

太祖去世19年後,太祖的正宮皇后宋氏去世,太宗竟然不為皇嫂發喪,也不讓群臣臨喪,更不與太祖合葬,靈位也不進太祖廟,沒有葬禮,草草埋了了事。像埋一條狗一樣,不讓人祭奠。完全不合國禮、情理、人倫。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對賓客抱怨:「皇后曾經母儀天下,當遵舊禮」[5],竟被太宗殺一儆百,以訕謗罪被貶滁州,可見當時朝廷,已經沒有人敢公開說句公道話了,都被太宗的白色恐怖嚇住了。

如此無禮,在當朝和後世都難逃非議,連根據太宗篡改後的史料修成、為太宗歌功頌德的《宋史》,對此都沒有粉飾[6]!

太宗為何如此?這太不正常。這是極端的報復,對恨入骨髓的人才這樣。太宗對皇嫂哪來的刻骨仇恨?為什麼要這麼報復?

前面在第二十章《弒兄篡位千古謎,正本清源釋群疑》中講過司馬光說宋氏在太祖駕崩後,本是急傳18歲的趙德芳來即位的,驟然見到趙光義來「和平逼宮」,嚇得語無倫次,當即承認了他的帝位、求母子活命。也就是說,皇嫂是第一個承認趙光義帝位的人,對他也是有恩的,趙光義當時還哭著說:「不要擔心,共保福貴」,一度化干戈為玉帛。再從趙光義篡改後的史料來看,他和皇嫂並沒有矛盾,沒有矛盾衝突,他不可能對皇嫂凶狠歹毒,死了還要下死手,也就是他一定和皇嫂反目了,只是他全面掩蓋了歷史真相。

宋氏17歲的時候,嫁給42歲的宋太祖成為正宮皇后,當時太祖的小兒子趙德芳還是10歲的孩童。太祖夫妻感情深厚,宋氏對德芳視如己出,也是親手把德芳帶大的。趙光義毒殺太祖篡位的時候,宋氏25歲;害死趙德芳的時候,宋氏30歲。趙光義弒兄後和平逼宮時,宋皇后嚇得承認了他的帝位,就是為了保全母子的性命。在德芳死於非命之後,她和宋太宗發生了怎樣的衝突,使得宋太宗對皇嫂恨之入骨,至死還要瘋狂報復,已經不言而喻了。

從心理學上講,趙光義這樣在皇嫂一死就開始大肆報復,在皇嫂活著的時候卻不敢公然下手,表明他和皇嫂的衝突中不占理,在道義上理虧,所以一直壓抑偽裝著。而且,是他心裡最不願意被人碰的東西被戳中了,想公開報復卻不敢,長期壓制著滿腔怒火。

宋氏最知道宋太宗弒君篡位的底細,最清楚他偽善面孔背後的猙獰,因為不會對宋太宗構成威脅,所以沒有被害。宋太宗把皇嫂置身於反覆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孤獨寂寞中,折磨了25年,這都不足以熄滅他的刻骨仇恨。皇嫂一死,終於有了爆發怒火的機會,死了還要死整,完全失去了理智,連自己一直打造的美名都不要了,在天下人面前、在後世人眼前,連臉面都不要了,瘋狂得完全不可理喻。

8. 五星連珠映血路,歲星在奎喻凶徒



圖24-1:967年4月16日五星連珠天象示意圖。


我們再看967年五星連珠天象圖。五星連珠、盛世血路,這個天象儘管被宋太祖撥亂反正、大興佛法的功德推延9年,但是並沒有徹底改變,血路的劫數還在。這些血案的元凶,在人間爭論了一千多年,其實早已經被天象指明了:五星主體聚於奎宿,中心的歲星在奎宿,奎宿的分野是宋太宗的發跡地,他就是這些血案的元凶。

大道至簡至易,天象簡明不虛。(未完,待續)

註釋:

[1]《宋史‧趙德昭傳》

[2]司馬光,《涑水記聞》:魏王德昭,太祖之長子,從太宗征幽州,軍中夜驚,不知上所往,眾議有謀立王者,會知上處乃止。上微聞,銜之,不言。時以北征不利,久不行河東之賞,議者皆以為不可,德昭乘間入言之,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未晚也。」王皇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王因入茶果,合門,拒之,取割果刀自刎。上聞之,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癡兒,何至此耶!」

[3]《宋史‧趙德芳傳》: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後加贈太師,改楚王。

[4]《宋史‧趙元佐傳》: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

[5]《宋史‧王禹偁傳》

[6] 元朝編寫的《宋史》,依據是宋朝留下的官方國史,而這些官方史料,前面講過,是被宋太宗、宋真宗親自審定修改定稿的,反覆大改了五六次,依據這樣的史料寫成的《宋史》只能對宋太宗歌功頌德。即便如此,《宋史》也列出了四大罪狀:太祖死不滿一年就改元、手足相殘貶死趙廷美、逼死太祖的兒子趙德昭、不給哥哥的皇后宋氏發喪。

《宋史‧太宗紀》的結論是:「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后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