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7月11日訊】古時候沒有公元紀年,從殷代開始用干支紀年,譬如說甲午年。後來採用帝王紀年,每個帝王都有自己獨有的年號,皇帝的年號一般體現其政治理念或治國理想。
滿清王朝共有12位君王,每一位帝王的年號都內含深意,從中可窺見古人的智慧,以及對命運與宇宙規律的認知。
天命
古人認為君權神授,統治者自稱受命於天,故謂之天命。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開創者,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努爾哈赤知曉漢文,曾被明廷封為龍虎將軍,「天命」二字足見努爾哈赤受漢文化影響之深。
崇德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改元「崇德」。皇太極認識到後金政權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要實現長治久安,併進一步開疆擴土,必須吸收漢民族的優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
順治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次年改元順治。順治皇帝即位期間,清人入主中原。順,順利;治,治理。以「順治」為年號,反映了清人「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的願望。
康熙
康熙帝順治18年(1661年)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對清人來說,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雍正
「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
乾隆
乾隆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次年改元乾隆。康熙時,清朝開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時得到進一步鞏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干」表示「天」,「乾隆」就是「天道昌隆」的意思。
嘉慶
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道光
道光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次年改元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
咸豐
咸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次年改元「咸豐」。咸,普遍;豐,富足。「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咸豐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自幼體弱,還因墜馬摔傷了腿,「咸豐」二字也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同治
同治皇帝即位時才5歲,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慈禧聯合恭親王奕發動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皇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光緒
光緒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次年改元「光緒」,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宣統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於光緒帝無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半個多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統」。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清王朝滅亡。宣,大;「宣統」即「大統」。宣統」二字有為清王朝統治的正當性作辯護的意思。
清王朝將在宣統時期亡國,早在三國時期已有預言記載。三國時期,諸葛孔明著有《馬前課》,這是一部推測國運的讖語作品,共十四課卦,前十三卦推測國運,後一卦為結語,即出兵前,在馬前面占卜,起卦之意。
《馬前課》第九課寫道:
水月有主,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相敬若賓
解曰:水月有主清也,古月胡也!
1.「水月有主」似一字謎,謎底為「清」,「古月」合起來就一「胡」字;
2.「古月為君」暗指清朝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正式建朝共有十位皇帝,按其年號依次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3.「十傳」便指這十位皇帝,「絕統」暗指清朝絕於「宣統」。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