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九:成湯放桀

Facebook

成湯放桀

夏桀被流放在南巢,《史記‧夏本紀》中說:「遂放而死。」──於是流放而死。

《逸周書》記錄了夏桀去南巢的經過:湯將放桀於中野,士民聞湯在野,皆委貨扶老攜幼奔,國中虛。桀請湯曰:「國所以為國者,以有家;家所以為家者,以有人也。今國無家無人矣,君有人,請致國君之有也。」

湯曰:「否。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今君王滅道殘政,士民惑矣,吾為王明之。」士民複致於桀,曰:「以薄之居,濟民之賤,何必君更?」桀與其屬五百人南徙千里,止於不齊,民往奔湯於中野。桀複請湯,言:「君之有也。」湯曰:「否。無為君王明之,士民複重請之。」桀與其屬五百人徙於魯,魯士民複奔湯。

桀又曰:「國君之有也,吾則外。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將為之。」湯曰:「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湯不能止桀。湯曰:「欲從者,從君。」桀與其屬五百人去居南巢。

成湯流放夏桀之前,居住在中野這個地方,夏民們聽說了之後,連財產都不要了,扶老攜幼地去投奔成湯,城邑都空了。夏桀就跟成湯說:「國所以為國,是因為有家戶;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有人。如今國中無家無人了。您有人,國家歸您所有了。」

商湯說:「不!過去大禹帝制定法則,明確教化士民百姓。現今君王您毀壞王道,損害國政,士民百姓迷惑了。我替您開導他們。」民眾只好又回到夏桀處,說道:「我們以亳的成湯為君主,補充那裡人丁的不足,何必換成您呢!」

夏桀和他的下屬五百人往南方退了一千里,停留在不齊這個地方。不齊的民眾又奔往商湯居住的中野。桀又請求商湯,說:「國家歸您啊!」湯還是說:「不。我替君王勸說他們。」齊地的民眾回到齊地,再次要求夏桀讓位給商湯。

夏桀與下屬五百人又遷移到魯地,魯地的人又投奔成湯。夏桀又向成湯請求說:「國君是您,我這是外人!有人說,「只有他們認為我的道理對,我才能繼續幹。」商湯說:「他們是您的生民、您的百姓,為什麼拋棄他們?」

成湯最終沒法使夏桀留下。成湯說:「想隨君王的就隨君王去吧!」夏桀和他的下屬五百人就離開了魯,住到了南巢。

成湯如此謙讓,夏桀卻並不領情,《史記‧夏本紀》記下了夏桀的後悔:「吾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我後悔沒有在夏台把成湯殺了,以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仲虺作誥

成湯流放了夏桀,卻高興不起來,天命在身不能違,他為此白髮高齡親自出征,「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親自拿著象徵天命的斧鉞討伐昆吾,接著又討伐夏桀。而他的修為又讓他心中多有愧意。因為是他用武力將夏政摧毀了。他說:「我擔心後代的子孫,會把我所做所為當作笑柄。」



商湯畫像(公有領域)


成湯的一個大臣仲虺,為此寫了一篇《仲虺之誥》,說明為什麼上天要讓夏桀喪國喪民,為什麼挑選商族代替夏朝。

他說:「上帝創造了萬民,本來就賦予了我們各種慾望,如果沒有君王的帶領,國家豈不是要亂起來了嗎?上天因此安排聰明的聖王來治理民眾,防止禍亂。夏桀昏庸敗德,弄得生民塗炭,上天特地賜給了大王神勇和智慧,舉你為萬邦的楷模。只要你繼續大禹的仁道、遵循大禹的典令,就是遵從天意。」

他又說明:「夏桀犯有大罪,他現在已經是假借於天意發布命令於天下。上帝看到他罪孽深重,特別挑選你受命,帶領眾人革除夏桀。因為您不縱情聲色,不為自己囤積財物,官位封給德高之人,賞賜頒給有功之人,信任別人好像信任自己一樣﹔改正過錯一刻也不猶豫。您的忠信為萬民所知。」

他講,對罪大惡極的人可以用暴力消滅,因為這樣才能解救生民社稷:「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當初,你從剿葛伯開始討伐,向東的時候,西邊的夷族抱怨,向南的時候,北方的狄族抱怨。他們說﹕『為什麼這麼晚才打到我們這裡來呢﹖』軍隊過往處的生民,家家戶戶都慶幸地說﹕『我們正在等著君王,君王來了,我們可以複生了!』」

最後他說:「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要有好的結局,在於善謀開始有禮者會被舉用,昏暴者會被覆滅,恭敬地遵循天道規律,才能永遠保有天命。

這位仲虺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奚仲,夏王朝的車正。仲虺家族的封地在薛。商湯為商侯的時候,仲虺也是部落首領,是夏朝的薛侯國國主。仰慕成湯的仁明,仲虺的薛方國和商方國結成了友好關係。

不知道兩個人的祖先在歷史上有過親密合作,後人能夠看到的是,相土將馴服的馬套上了奚仲的車子。人類的文明總是跟這些神人連在一起的。

據說仲虺出生時電閃雷鳴,大雨傾盆,雷鳴聲為「虺虺」,閃電如一條條長蛇飛舞,虺也是蛇的代稱,他是家中次子,於是他的父親給他起名仲虺。

明君必有良臣,成湯「革命」,他也是參戰者之一。商朝成立的時候,成湯設立了兩個相位,仲虺是成湯的左相。

參考文獻:

1. 《尚書正義》

2. 《史記》

3.《通志》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