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女官辛酸情史:組織強配老紅軍 曾被打斷腿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6月12日訊】中共延安時期的婚戀問題,幾乎都是標本式的「政治婚姻」,由中共批准「奉令成婚」,但政治第一的婚戀,隨著一場場政治運動顛簸跌宕而走向崩裂。一位離休女官員曾向南京電臺傾吐自己的辛酸情史:被中共黨組織強配給老紅軍,因感情不合曾被打斷腿。

《同舟共進》2012年第6期寫道,南京電臺「今夜不設防」欄目,曾收到一封如泣如訴的長信,一位離休女官員傾吐自己44年的辛酸情史:她出身文化家庭,少女時代有一位才貌雙全的戀人——留日清華生。

參加中共革命後,她向中共相關組織坦白有一位出身不太好的男友。遭中共組織嚴肅告知:「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是不能調和的!」她大哭一場後,只好與戀人分手。

不久,文工團的上級領導、某部長為她做媒,介紹了一位參加長征的正團級官員,大她14歲,不但有一孩,而且已經離過兩次婚。她不同意要求轉業複員,中共黨組織一次次找她談話,要她服從安排。她只得成為老紅軍的第三任妻子。

這位老紅軍農民出身,她忍受不了他的暴躁性格——動輒「老子槍斃你!」一次將她從樓上打到樓下,左腿骨折。

第二年就要求離婚,組織科長批評她:「他對革命有貢獻,對待革命功臣應該熱愛。你的小資世界觀沒有改造好。不準離婚!你和他離了婚,他怎麼辦?誰跟他呢?」

因為長期憂鬱,她患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多次提出離婚並向丈夫下跪,丈夫就是不同意。

1960年,她鼓起勇氣向法院遞交離婚訴狀,法院轉給單位,領導找她談話:「不準離婚!要好好照顧老先生。」她只得含淚維持死亡的婚姻,一日三餐敲碗通知開飯。每晚等老頭看完《新聞聯播》與天氣預報,踱步回房,她再上客廳看自己喜歡的歌舞戲曲或電視連續劇。

80年代,55歲那年,她第5次上司法機關提出離婚,還是不準。組織上說:「人都老了,不怕人笑話?將就著過吧。照顧好老先生是你的任務!」她哭訴蒼天:「這是為什麼?」

長信播出後,感動了無數聽眾。此時,她還在醫院陪侍78歲的臨終丈夫,餵飯擦身、端屎端尿,老頭子臨終前還一遍遍問她:「我死了以後,你還找不找老頭?」

她不忍心傷害臨終者,咬咬牙:「我跟孫女過,你放心走吧。」老紅軍放心走了。

「延安家庭」因政治運動而崩裂

為革命而結合,為黨籍而離婚,在延安一代中十分普遍。這位離休女官員,雖然沒被批准離婚,但也有不少「延安家庭」因政治而崩裂。

紅軍高級官員舒同與石瀾結婚40年,夫妻關係一直緊張。石瀾說:「我常常把工作中的緊張氣氛帶到家庭中來,因此與丈夫不斷髮生爭吵。」舒同向子女訴苦:「在社會上緊張工作,回到家庭裡面也是緊張,這樣的家庭,還不如沒有。」

1982年,舒同震怒於石瀾對自己的揭發,堅決離婚。石瀾在《離婚通知書》上悔批八字——「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再有曾任毛澤東秘書、中組部副部長的李銳和範元甄,最後也是以離婚告終。1959年廬山會議後,李銳白天在機關挨鬥,晚上回家,老婆的一場批鬥還在等著。

另外還有浦安修與彭德懷的離婚;延安女幹部郭霽雲晚年還鬧離婚。

中共黨內曾出現三輪換妻潮

事實上,「延安家庭」不僅僅因為政治運動而崩裂,有作家曾揭露,中共官員手裡有了權,趁機搞淫亂,大家齊換妻,毛澤東帶頭干。

作家魯直人在《動向》雜誌撰文揭露,中共自建黨以來,高層利用權力滿足淫慾致使性關係紊亂是一貫的,在延安時就流行這種風氣。

曾任中共宣傳部秘書的鄭超麟在回憶錄《革命與戀愛》的章節寫道,已有家室的中宣部長彭述之,先是與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胡搞,後來又與羅亦農的妻子睡到了一起;向警予死後,蔡和森又奪去了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純。

而羅亦農後來又奪去了賀昌的妻子諸友倫;李一純則先後與楊開智、李立三和蔡和森都組成過家庭。而與朱德的前妻(朱敏的親生母親)私通者,正是供出羅亦農的人,後遭中共暗殺。他們之間關係的混亂,到今天都很難梳理清楚。

毛澤東等人到了延安不久,中共高官開始了第一輪換妻潮,毛澤東首先停妻再娶,拋棄賀子珍而和江青搞在了一起。

黃克功求婚不成、竟連開兩槍殺害陝北公學只有16歲的女學生劉茜,而且事後還大言不慚地反誣「劉氏狼心惡毒,玩弄革命軍人!」

鄧力群趁著李銳在延安整風時挨整之際,趁虛而入,佔有了李銳年輕的妻子範元甄。這些都是當時延安流行的一種風氣。

作為文化人的王實味、丁玲到延安之後,寫下了《野百合花》、《三八節有感》,抨擊延安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歌囀玉堂春、舞回金蓮步」等亂象。最終被逮捕、秘密處死。

此後,中共在49年建政後,發動「土改運動」以及官員進城後,又爆發第二輪換妻潮。

1953年,中央文件明確指出:凡過去由父母包辦的婚姻屬於封建婚姻,不算數;因此,1953官場大離婚開始,不離婚的是極個別現象。

第三輪換妻潮是所謂的「改革開放」之後,先富起來的人們紛紛換妻……。

到了今天,隨著權力的不受約束和金錢的腐蝕毒化,中共官場淫亂更為變本加厲,無以復加。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