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8日訊】今年5月30日是端午節,端午節不僅僅是吃粽子、賽龍舟的日子,還是驅蟲避邪的好時節。端午節都有那些習俗,有怎樣的講究呢?一起來看看吧!
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有「開始」的意思,而五月有「午月」的說法,所以「端午」被認為是「端五」演化而來。
端午節的粽子為何包著粽葉
端午節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與傳說中的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有關;當時為了保護屈原不讓魚蝦吃了,就用竹筒子裝了米煮熟、蒸熟投入汨羅江裡,到後來漸漸演變成用竹葉包糯米。
古時候中國人認為春天應該吃小麥、大麥,夏天應該吃綠豆,秋天應該吃麻(胡麻、黑芝麻),冬天應該吃黍(即黏米)。也就是說,糯米是黍類,應該在冬天吃,因為它能量高,吃了以後身體會發熱,能祛寒。可是五月初五是最熱的時候,卻吃黏米做的粽子是不是會有些問題?不過這也體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因為糯米很熱,應該冬天食用,要在夏天吃就太熱了,於是就用竹葉來包裹。
中醫講寒熱溫涼。竹葉是涼的、寒的,所以中醫很多的藥方子裡含有竹葉,例如:竹葉石膏湯、竹葉黃耆湯等等,其中的竹葉就是讓它涼的,然後入心,讓心涼下來。這樣一熱一寒,等於中醫講的「一陰一陽是為道」,就是謀求寒熱平衡,人吃了這個東西就不會發生不好的事。
菖蒲艾草「驅蟲驅邪」
在中國很多地方,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當天早上就得在家門口掛上菖蒲、艾草、榕樹葉等等,現代人說是驅蟲子,古時候的講法,這些東西是驅邪(氣)的。那些不好的東西在五月的時候最多,尤其是五月初五,它會來傷人的。
所謂邪氣包括天氣的邪氣,就是過度的風、火、溼、燥、寒。老天爺給人在世上生活就是要有風、火、溼、燥、寒,一旦過度了就叫邪氣。除此之外,我們周遭環境還有邪氣,包括所謂的五毒,蛇、蠍、蟲子等等,這些不好的東西都在五月出來。尤其是蛇到處出沒,中國人認為它是陰毒的、很不好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避免碰到它。雄黃是它最怕的東西,假如人身上塗一點雄黃的話,蛇就不會沾到人身上了。
雄黃是「毒藥也是良藥」
雄黃是中醫藥裡蠻重要的藥物,它是有毒的,稱之為砷毒,它是毒性很強的東西,所以一般來說雄黃酒只能喝一點點,喝多了會毒害人的。也可以用雄黃塗在臉上,寫個「王」字,所謂的五毒就不敢碰到你了。雄黃是一種礦物,在山中取的雄黃、雌黃、硫黃等等礦物,也可以當藥,中國人的智慧就是這樣,除了植物可以當藥以外,礦物也可以當藥,甚至水都可以當藥。
立蛋換來一年好運氣
據說端午節的中午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一刻,這一天的中午,地心引力也特別強,更容易將雞蛋豎立起來。民間流傳,如果有人在此時立蛋成功,就能夠得到一年的好運。
雖然科學家證實,端午節當天的地心引力強度跟平日沒有差異,但民間的大人、孩子還是對端午節立蛋有興趣。
民間端午配香囊習俗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有百病配香囊」。配香囊也是中國古人在五月初五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這個香囊就是避毒用的,在台灣叫香包,裡面塞一點草藥,讓它出一點香味,然後帶在身上,隨時拿來聞一聞,其實它真的有好處。不妨在草地上找香附、三棱、莪朮等等這些有香味的草,把它拿來聞一聞對身體都有幫助。尤其在五月初五這一段時間,百毒都出來的時候,把香草佩在身上,不但五毒不能夠侵害,天氣的邪氣也不能夠侵擾。天氣來的邪氣,過度的風、火、溼、燥、寒都叫作邪氣,這些都是造成人感冒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現在人叫細菌、病毒。其實我們佩帶含有香味的香包在身上,而且經常拿來聞一聞,就可以刺激腦內一些結構,把所有侵擾進來的邪氣排除出去,什麼意思呢?就是增強我們的免疫能力,病毒、病菌等等就不能侵擾我們了。
避瘟香囊 是科學還是迷信?
2008年的時候,筆者曾在《大紀元時報》網站上發表一篇文章,談論避瘟香囊的效用。當時有好多病毒流傳,例如:H5N1、H1N1等等流行性感冒,因此你只要把香囊佩帶在身上,常常聞一聞,它也可以驅逐這些病毒,避免身體受到感染。至少這一年佩帶了香囊,就可以除去病毒的危害。可惜現在的人一般只相信打針、吃藥可以治病。其實中國的老祖宗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把一些好東西用各種方式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的人卻稱之為迷信。
用疫苗換取健康?
還記得H1N1(A型流感)流行的時候,很多人就想趕緊打疫苗。其實有的時候疫苗的發展跟不上疾病的速度,等它發展出來了,也許那個疾病已經不見了。而且疫苗也有潛在的危險,當時在台灣有一位7歲的孩子打了H1N1流感疫苗,沒多久就死掉了,還有其他20餘起的疑似施打疫苗造成的嚴重案例。
其實所有的疫苗注射都有產生副作用的風險。疫苗不但不保險,而且有時候還因為發展的情況不夠好,結果導致人死亡。佩帶香包經常聞一聞,能防避病毒感染,比打疫苗來得安全。
傳統習俗暗藏大智慧
五月正是五毒出籠的時候,所以必須有一些不同的習俗。習俗和文字都是從古早的時候神傳下來的,但現在的人認為它是迷信,但對我們來說,它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可是我們現在的人相信西醫勝於中醫,那就沒辦法了,我只能盡量呼籲,能夠聽得懂的就來,聽不懂的我們也沒有辦法了。
——部分轉自《希望之聲巴黎生活台》
(責任編輯: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