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4日訊】海底蘊藏著大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多數是以可燃冰的形式存在。近日,中共大肆渲染實現了對可燃冰的開採,要在短期內取代常規石油能源。不過,德媒警告:可燃冰的開採值不值得還難說。
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說,中國成功地在南中國海域1266米深處鑽探出可燃冰。據稱,三月底以來,每天平均可開採到16000立方米天然氣。
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形容,鑽探可燃冰試驗的成功是:「一次重大突破,有可能會帶來一場全球性的能源革命。」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不來梅海洋環境科技中心(MARUM)的格哈特.波爾曼(Gerhard Bohrmann)的話表示:中國開採甲烷水合物的計劃可謂雄心勃勃,但是否會帶來突破,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他說,2013年,日本在海底成功開採過可燃冰,但直到今天,還是沒有看到對這一能源的商業性開採。
可燃冰的學名為甲烷水合物,在海底高壓低溫的環境下,甲烷和水形成類似冰的混合物。在南極地表或青藏高原也有大量這種冰狀物,用打火機點燃「甲烷水合物」,會立即燃燒,因此,也被稱為「可燃冰」。
據報導,2008年,中國已經進行了開採海底可燃冰的實驗,成功取上來一塊兒,也點燃了。這一次中共的開採與上一次的區別就是多開採了幾次,但是技術上沒有更新,這就不是國際上公認的試採成功的技術和標準。
專家認為,可燃冰的開採利用遠非油汽田開採那麼容易。因為可燃冰是在海底存在,天然氣能結成冰靠的是零度以下的低溫,這就是可燃冰這個詞由來。常規的油氣田是油氣層上面有一層厚厚的地殼的保護,打個洞之後,油氣只能順著這個洞出來,不會造成太大的自然生態損壞。
但可燃冰的開採會導致整個可燃冰的加溫,溫度高了,冰就化了,可燃冰就變成了甲烷氣體和水,這個氣體在沒有地殼保護的情況下,會到處亂竄,成為生態災難,嚴重的會引發地震、海嘯。
從這個角度上講,可燃冰的開採不能用常規的鑽井技術,要採用新的技術把甲烷氣體蓋在海底。這也是全世界的石油公司不敢大規模開採可燃冰的原因。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