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逢亂世,少年喪母,中年喪女,丈夫被冤入獄,卻將人生過成了一首最美的詩

Facebook

她被稱為「詩詞的女兒,白髮先生」,是中華古典詩詞的傳燈人,一生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教授古典詩詞70年,身為女性,卻被人們尊稱為葉嘉瑩先生!

平日,葉老慈厚平和,我們幾乎看不到她身經憂患挫傷的痕跡:少年喪母,中年喪女,25歲生女不久,丈夫又因莫須有的罪名入獄。戰亂流離,輾轉海外,最終卻走上一代名師的道路!

葉老說:我一生經過了很多苦難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來,我卻一直保持著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熱愛古典詩詞的確有很大的關係。

01 少年喪母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1937年七七事變,葉嘉瑩只有十三歲。父親隨政府流轉後方,杳無音信。孤兒寡母在淪陷區的生活十分艱苦。母親常年處於憂傷操勞,身體日漸衰弱,沒過多久便撒手人寰,年僅44歲。

失去母親那年,葉嘉瑩年僅十七歲,從此覓母無處。《哭母詩八首》正是此時所作。

《哭母詩·其二》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淒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石慳。

《哭母詩·其四》

葉已隨風別故枝,我於凋落更何辭?

窗前雨滴梧桐碎,獨對寒燈哭母時。

《哭母詩·其六》

本是明珠掌上身,於今憔悴委泥塵。

淒涼莫怨無人問,剪紙招魂訴母親。

眼睜睜看母親躺著的棺材,釘子一個一個釘上。

每一次,都是在女兒支離破碎的心上錘打,一下,一下,再一下……

一塊木板,從此隔絕兩個世界。痛到絕處,欲哭無淚!



1941母親去世後葉嘉瑩的戴孝照。(網絡圖片)

02 漂泊的婚姻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1948年,葉嘉瑩結婚了,生活終於等來了一個守護者。同年,葉嘉瑩隨丈夫工作的調動渡海到台灣。



1948年葉嘉瑩結婚照。(網絡圖片)

次年12月某天,天還沒亮,就有一群海軍的官兵來敲門,把葉嘉瑩的丈夫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抓走了。

葉嘉瑩帶著懷中的女兒投奔到丈夫的一個親戚家,寄人籬下。夏天十分炎熱,母女白天就到外面樹蔭下面徘徊,晚上在走廊鋪上一條毯子打個地鋪,母女二人勉強有個安身立命之所。那年她寫下《轉蓬》一詩:

《轉蓬》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

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漆黑的深夜,葉嘉瑩抱著吃奶的女兒,強忍吞淚。天地茫茫,該何去何從?黑夜啊黑夜,我只能藉著你的漆黑,讓淚水偷偷肆虐!

暑假一過,葉嘉瑩找到一傢俬立中學教書,一個少婦帶著幼女,從不見先生,面對別人的閑言閑語卻不能辯解訴說!一旦說自己的先生被關押著,就會立馬失去這份工作。



1956年葉嘉瑩在台北教孩子讀書。(網絡圖片)

03 中年喪女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

1969年,葉老定居加拿大。坎坷顛簸的遭遇總算過去,生活看似否極泰來,步入平靜。

何曾想,1976年春,52歲的葉嘉瑩又遭晴天霹靂:當年那個與她相依為命,在患難中成長的大女兒言言,在外出旅遊時出了車禍,與女婿同時逝去!



1974年攝於U.B.C.校園,長女婚禮,右二為葉嘉瑩。(網絡圖片)

葉老把自己關在屋裡,為了避免親朋好友的慰問觸景生情,數十天閉門不出,期間寫下《哭女詩十首》。

《哭女詩·其三》

哭母髫年滿戰塵,哭爺剩作轉蓬身。

誰知百劫餘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哭女詩·其四》

萬盼千期一旦空,慇勤撫養付飄風。

回思襁褓懷中日,二十七年一夢中。

《哭女詩·其六》

結褵猶未經三載,忍見雙飛比翼亡。

檢點嫁衣隨火葬,阿娘空有淚千行。

《哭女詩·其九》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

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

17歲寫《哭母詩八首》,現在52歲寫《哭女詩十首》,至親一個個被奪走,一次比一次更悲痛!

「我真是歷盡了平生各種不幸的一個人。」葉老平和的講述,聽者的心卻被強烈震撼著。

一生歷盡磨難,反而讓葉老悟出了「弱德之美」。她說:「在一種環境的壓抑、挫折下,自己還有一種堅持,還有一種操守。就是這樣一種品格。」



1975年與家人在次女婚禮上,右二為葉嘉瑩。(網絡圖片)

04 詩歌的靈魂,在祖國

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

大女兒言言的去世,令葉老觸動很大,更覺人生的短暫、人世的無常,有一個愈來愈強烈的聲音在心中呼喚著。

1976年,高考恢復了。葉老說,中國的詩歌,真正的靈魂,畢竟在我們祖國。

葉老寫了一封申請信,希望回國教書。

《向晚·其一》

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余金。

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

寫好信,葉老拿著信出了門就是一大片樹林。黃昏時分,樹梢上都是落日的余暉,都是歸巢的飛鳥。「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國?」夕陽雖美,終將沉沒。

如果自己想要回國教書的願望沒有實現,這也是終將破滅的美夢。她希望,陪伴自己一生,又屢屢幫自己走出生命困境的古典詩詞,在自己的祖國傳承下去。

「我要穿過那一片樹林,回祖國教書,不虛此生,不虛此行。」

1979年,葉嘉瑩從加拿大回來。

南開大學的校園裡,刮起一陣「葉旋風」。

那時,南開教室,窗戶上趴的都是人;階梯教室,梯子上坐的都是人;連講臺旁邊都是人,葉老要進去講課都進不去。

從此,葉嘉瑩開始了跨洋奔波的辛勞生活。年復一年,直到白髮蒼蒼。

05 定居南開,實踐千年夢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

2013年,89歲的葉老終於接受南開大學為她安排的住所,從此定居南開。

葉老說,很多年輕人,讀中國古典詩詞,讀不進去。她深覺惋惜,稱之為「如入寶山,空手而歸」。

葉老看過一本考古雜誌,說有人挖掘漢朝的墳墓,挖出來漢朝一顆蓮子,後來他們培養這個蓮子發芽長葉,也開了花。于是她寫下了這首:

《浣溪沙·為南開馬蹄湖荷花作》

又到長空過雁時,荷花凋盡我來遲。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千春猶待發華滋。

葉老說:「荷花開了,我來晚了。50多歲才回南開教書,遲了點,但心中有一個夢,千年以後,只要有一顆蓮子留下來,說不定有人把它培養,開花結子了。

也許,現在自己沒有完成什麼,只要中國詩歌的種子不死,那麼將來也許有別人,會有更好的完成……」



晚年的葉嘉瑩。(網絡圖片)

——轉自《國館》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