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分看重家庭教育,尤其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對於自己兒子的影響力,更是不言而喻。下面這幾對中國歷史上的名人父子的對話,不僅能直接反映出古人的父子之情,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教訓也發人深省。
周公與伯禽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當初姜太公受封於齊國,僅過了五個月,姜太公就回來向周公匯報自己在封地的施政情況。周公說:「你為何匯報得如此迅速?」太公說:「我簡化了當地君臣之間的儀節,一切從其風俗去做。」
而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至魯後,卻等到整整三年以後才向周公匯報施政情況。周公說:「你的匯報為何如此遲晚?」伯禽說:「變其風俗,改其禮儀,要等服喪三年除服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因此我匯報的遲了。」
周公因此嘆息說:「唉!魯國後代將要為齊國之臣了!為政不簡約易行,人民就不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歸附。」
【點評】伯禽以周禮治理魯國,全用他父親周公創設的禮樂制度,但是周公認為伯禽未能因地制宜,簡化禮制。春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中,魯國不強大,也不富裕,但是文化繁榮,較完整地繼承了周王朝的禮樂文化,所以在魯國出現了孔子這個文化巨人,孔子曾經說過:「吾從周。」
孔子與孔鯉
據《論語•季氏》記載,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堂上,他的兒子孔鯉快步從庭院裡走過。孔子看見兒子就問:「學《詩》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孔鯉回去就學《詩》。
另一天,孔子又獨自站在堂上,孔鯉快步從庭院裡走過。孔子看見就問:「學《禮》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孔鯉回去就學《禮》。
【點評】學習《詩經》有助於措辭文雅,學習《禮》有助於立身行事。人一生,特別在青少年時期,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從最基本的言行舉止、行為規範方面開始。
李斯與他的二兒子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錄,曾經擔任丞相三十餘年的李斯,遭趙高陷害後被判處受五刑,在咸陽街市腰斬。當李斯被押出監獄即將處斬時,他回頭對與他一同被押解的二兒子說:「我想和你再次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最終,李斯的親屬三族都被處死。
【點評】富貴中往往潛藏著不測之禍,等大禍臨頭時,想做一個平安過日子的平民都不可能了。
鐘繇與鐘毓、鐘會
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鐘毓兄弟倆小時候,有一次趁父親白天睡覺時,一塊去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當時已睡醒了,卻姑且裝睡,看他的兒子們會怎麼做。
鐘毓行過禮才喝酒,鐘會只顧喝酒,並不行禮。
過了一會,父親鐘繇起身追問鐘毓:「你為什麼偷酒喝時還要行禮?」鐘毓回答說:「酒是完成禮儀用的,我不敢不行禮。」
鐘繇又問鐘會:「你又為什麼不行禮呢?」鐘會回答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於禮,因此我不行禮。」
【點評】一件小事反映出兄弟倆不同的個性。鐘毓即使偷盜也要講究畢恭畢敬,禮數極其週到,由此可以看出鐘毓的忠厚老實,不善於變通。鐘毓終其一生,謹小慎微,殫精竭慮,盡忠晉朝,善始善終。鐘會卻非常機智聰明,善於變通,不拘泥於條條框框的限制,應變如流。正是這樣的性格,導致後來鐘會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密謀造反,兵敗被誅,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王安石與王雱
據《宋史•王安石傳》記錄,有一次,王安石在客廳與程顥談話。他的兒子王雱突然像個囚徒一樣頭髮蓬亂、光著腳,還拿著女人的帽子從內室走出來。
王雱問父親談論什麼事情。王安石說:「因為新法多次被人阻礙推行,所以與程先生商議。」王雱狂言道:「砍下韓琦、富弼兩人的頭示眾,新法就可以推行了。」王安石急忙喝住兒子,說:「兒子你大錯特錯了!」
【點評】王安石個性峻烈,生活習慣異於常人,非常邋遢,幾年不洗頭不洗澡,他的妻子對他也是常常躲得遠遠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王雱生活習慣有他父親的影子,年紀輕輕卻才華蓋世,只是更助長了他的狂妄。《宋史》中記載的這件事多存疑,但是從另一面反映了王雱那種傲慢而睥睨世俗的精神狀態。
朱元璋與朱標
據明朝鄧士龍編撰的《國朝典故•翦勝野聞》記載,馬太后去世後,朱元璋很傷心,誅殺大臣更加放肆暴虐。太子朱標曾勸他的父親說:「陛下殺戮太重,不合於天道。」朱元璋沉默不語。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有刺的木棒仍在地上,讓太子拿給他。太子面露難色。
朱元璋說:「你不敢把它拿起來嗎?讓我把上面的刺都拔掉了再給你,那不是很好嗎?當前我所誅殺的,都是危害天下的人,把他們除掉對你的將來安全地坐天下,好處是很大的。」
【點評】朱元璋為了自己打的天下能有個好的繼承人下了工夫,大肆誅殺功臣,在暴虐的父親面前,朱標精神壓力很大,終於早逝。朱元璋又讓皇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為了年幼的朱允炆皇位的安全,又一次大力誅殺大臣,但是沒想到他死後,是他的四兒子朱棣奪了朱允炆的皇位。權力從來都是雙刃劍!
——轉自《微信公眾號:儒風大家》
(責任編輯:阿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