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群:中共海軍副司令陶勇文革中「投井自殺」之謎

Facebook

中共元帥陳毅曾說:「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相信陶勇會自殺!」大將粟裕說,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沒能在有生之年,把陶勇將軍被害的真相查出來。陳毅和粟裕都曾是陶勇的老上級。

1967年1月21日,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被認為「投井自殺」,地點在上海市東海艦隊第四招待所後花園的水井裡。

這天上午,陶勇與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廖政國一起談論營救被打倒的原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中午,陶勇還和廖政國一起吃飯、喝茅臺酒。當天下午,卻發生了所謂「陶勇自殺」事件。

據當時第四招待所所長回憶:他走到一口澆花的水井邊,朝裡一看,大吃一驚。「有人跳井啦!」他這麼一喊,周圍的人急忙跑過來。只見井裡面一個人低著頭,一頂軍帽漂在水面上。有人俯下身子,用力一拉,原來是陶勇司令員!他們立即將陶勇抬進105房間,海軍411醫院的搶救組也聞訊趕來,雖然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開胸急救,但是,全都無濟於事。一個曾經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身上7處被子彈擊中都沒有死的共軍中將,居然在一口小水井裡,命喪黃泉!

據現場參與搶救的人員回憶:陶勇後腦部有一個大血腫,像是先用硬物擊傷的,可能是先打昏,死後扔到井裡的。因為這口井並不深,井底面不大,還有一塊大石頭突出水面,水很少。就是自殺,跳進去,也淹不死人。

現場參與搶救的一個工作人員說,他曾連續兩次向東海艦隊政委劉浩天報告:「陶司令搶救無效,已經死亡,請政委到現場看一看。」劉浩天沒有一點點震驚的感覺,說,死了就死了,請示上面之後再說。在搶救陶勇的全過程中,劉浩天和那位平時表面上顯的「最尊重」陶勇司令員的高志榮副司令員,一直都沒有露面。

當時,陶勇胸部切口的還沒有縫合好,東海艦隊體工隊、文工團、護校的造反派四五十人,便衝進第四招待所大院,高呼:「打倒大叛徒陶勇!陶勇罪大惡極!」陶勇穿的棉衣血跡很多,右肩棉衣被井水濕透了,招待所管理處的瀋處長拿了一件新棉衣給陶勇的遺體換上,被造反派看到後,立即抓住他在大院裡游鬥,強迫他敲著一個面盆,一邊喊:「我是陶勇的小爬虫!」造反派還將陶勇的遺體拖到草坪上,將早已準備好的大牌子挂上,高帽子戴上,一手拿酒瓶,一手拿稻草。帽子上寫著「罪大惡極陶勇」;牌子上寫著「打倒大叛徒陶勇」。他們還用墨汁在陶勇臉畫上一個大大的「×」字,擺好姿勢後,不停的拍照,有人還向陶勇吐痰,用腳踢……。

事發不到2小時,東海艦隊政委劉浩天就宣布:「陶勇一貫爭強好勝。這幾天,他害怕自己捲到蘇(振華)、羅(瑞卿)圈子裡去,所以,才走了這條絕路。我看他是畏罪自殺,抗拒運動,是叛徒行為。」緊接著,由劉浩天審定的《陶勇自殺的經過和初步分析》的急件發到北京,送到海軍政委李作鵬手上。事發不到4小時,李作鵬就以海軍黨委的名義發出通報稱:「叛徒陶勇,畏罪自殺!」

陶勇死後三天,他的家反覆被查抄,連天花板都被揭去,他的妻子朱嵐被抓去審訊,多次遭到毆打。1967年1月24日晚上,一輛卡車拉來滿滿一車造反派。他們氣勢洶洶闖進陶勇家,把睡夢中的孩子從床上拖起來。客廳裡亂哄哄的擠滿了人,正中放著一張茶几。然後,幾個彪形大漢把陶勇的妻子朱嵐押進來,將她扭上茶几,喝令她跪下。朱嵐已經整整3天粒米未進,加上極度悲傷和憤怒,身體十分虛弱,神志也有些恍惚。但是,她一聽到這話,立即勃然大怒:「我沒有罪,為什麼要跪?要跪的是你們,殺人的劊子手!」造反派惱羞成怒,扑上去,對她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此後,朱嵐到處寫信、寄信、告狀,替夫申冤,招致的卻是更大的打擊。1967年8月,朱嵐再次被造反派抓走,並以「叛徒的老婆」的名義,秘密關押起來。他們夜以繼日輪番審訊她,圍攻她,嚴刑拷打她,逼迫她承認自己是「日本特務」,要她交代陶勇的「叛徒罪行」。朱嵐被打得遍體鱗傷,肋骨折斷。1967年9月,朱嵐被迫害致死。

為什麼文革中說陶勇是叛徒?據一篇回憶陶勇「革命生涯」的文章《「拚命三郎」陶勇手下的「孤膽英雄」》記載,抗日戰爭時期,身在新四軍的陶勇在江蘇中部通海地區駐紮。有一次,為進攻國民黨軍隊,曾「借道」日本人佔據的地盤。陶勇派警衛排長毛俊雄給日本人寫信,要求「借道」;日本人樂於坐山觀虎鬥,欣然同意。于是,陶勇借日本人之力,迂迴到國民黨軍隊的側翼,一舉擊潰之。有人認為,陶勇的這一「借道」之舉,為他在文革中被打成叛徒埋下禍根。

文革結束後,中共對外的宣傳都說陶勇是被林彪一夥害死的。但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橫死蒙古之後,中共成立了一系列專案組,審查與林彪有關的人。對陶勇之死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時任東海艦隊政委劉浩天,卻能安然無恙度過審查,最後在1984年壽終正寢;另一個重要責任人、被認為是林彪死黨的時任海軍政委李作鵬,在被審訊時,居然也能避開陶勇之死!

一種解釋認為:當初,陶勇向日本人「借道」打中國人,不是他個人的決定,而是中共更高層的決定。這背後的內情到底是什麼?只好留待後人去評說了。

——轉自《希望之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