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曾任毛澤東秘書的李銳於「文革」期間被關押在秦城監獄關單監長達八年。他透露,「文革」期間,秦城共關了502人,高層幹部有一半多,死在裡面的近三十人,被打傷致殘的二十多人,得精神病的近六十人。
2017年4月10日,李銳101歲(虛歲)的生日慶祝宴在北京舉辦,前來賀壽的有原《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94歲高齡的杜導正與趙紫陽政治秘書、84歲高齡的鮑彤。參加了生日聚會的大陸媒體人蘇小玲4月27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披露了聚會的一些細節。
蘇小玲披露,在宴席上,李銳簡單回憶了自己一生歷程,其中提到「文革」中的遭遇。1959年的廬山,原本是要對「大躍進」運動進行糾錯,結果彭德懷的一封致毛澤東的言辭激烈但不乏誠懇的批評信,最終引發了中共黨內政治的一場大地震。本來被毛特別重視的李銳也瞬間成為「彭德懷反黨集團」的成員,發生了命運的大逆轉,被送到北大荒「勞動改造」。之後又因被要求配合調查毛的秘書田家英案,在一封給周恩來的信中批評了陳伯達而被後者得知,直接從北大荒農場提取投進了北京冰冷的秦城監獄。
關於秦城,李銳還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原來這座監獄是關國民黨戰犯的,結果「文革」一開始就關押了幾百號像他這些無辜的黨內外人士。其中一半都是中共的高級幹部,比如中宣部部長陸定一。而感覺被冤枉的陸定一還常在牢房裡叫喊「毛XX啊,我什麼事也沒有做啊」。
文章說,「文革」時期禍害的當然不僅僅是一批黨內外的幹部和知識份子,更嚴重的後果是毀滅了整個民族原本就有待提升的、脆弱的現代精神與時代氣節。在高度變態的社會運動的高壓下,驅使一方的人類變成一群大魔小鬼,造成了許多本來還算優秀、具有一定文明自覺的文化人的人格也產生了分裂,並且彼此相互殘害,甚至導致延續到21世紀的集體性的人的精神與信仰的全面缺失。
李銳1917年4月13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平江;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水電部副部長、毛澤東兼職秘書;1959年廬山會議被定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被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撤銷一切職務,開除黨籍,下放北大荒勞動。「文革」期間,1967至1975年,李銳因得罪陳伯達被關押在秦城監獄關單監長達八年。
「文革」期間秦城監獄關了兩百多高官
2015年6月,《文匯讀書週報》曾刊登對李銳的專訪。李銳談到,秦城監獄原來關國民黨戰犯,「文革」開始,改關自己人:建造監牢的負責人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被關進來了;還關了許多高層領導,如彭真、劉仁以及陸定一等。常聽到各種呼喊聲:有整天喊「毛XX萬歲」的;也有受不了侮辱痛罵看守的,接下來就會聽見有人開鎖進房,痛打叫罵者,于是又響起被打的慘叫聲。
李銳曾與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共事過,因此熟悉陸定一的聲音。在秦城監獄,最後幾年陸定一關在李銳隔壁。李銳聽見陸天天大喊大叫:「毛XX啊,我什麼事兒也沒有啊!」放風的時候,陸就唱《蘇武牧羊》。
李銳還披露,「文革」前在中共中央辦公廳任俄文翻譯的閻明復是1968年關進秦城監獄的,不知道他的父親閻寶航已死在秦城。閻寶航是著名的民主人士,1941年在重慶時,他從德國大使館知道希特勒打蘇聯的日期,立即告訴周恩來,周即告斯大林,蘇聯還不相信,後來給閻發了勛章。
閻明復曾向李銳透露自己得過精神病。「文革」前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崔月犁被關進秦城監獄後也患過精神病。北京市委書記劉仁一直戴著手銬,吃飯都不自由,最後銬死在裡面。
李銳透露,「文革」期間,秦城共關了502人,高層幹部有一半多,死在裡面的近三十人,被打傷致殘的二十多人,得精神病的近六十人。這個數字是他後來負責組織編寫中共組織史資料時查清的。
秦城監獄建造者被投入監獄
秦城前身乃民國功德林監獄,原址北京德勝門外功德林廟街一號,專押要犯。1955年,蘇聯援建一百五十七個項目,秦城監獄為其一,但屬秘密項目。秦城座落於京北燕山東麓,昌平縣興壽鎮秦城村,距京約四十五公里,背倚小山,面朝原野,獨立坐落,附近無任何村莊。
《光明日報》總編輯穆欣在「文革」初曾被收羅入中央「文革」小組,1968年被整肅進了秦城監獄。他在香港出版的回憶錄,披露了大量秦城監獄的黑幕。
穆欣在回憶錄中披露,北京公安局長馮基平乃工程負責人之一,「文革」中遭康生批示,投入這座他為別人建造的監獄。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秦城修建負責人之一,原以為關押國民黨與偽滿戰犯修建的這座現代化監獄,萬萬想不到自己不久也入住,並死在裡面。
1966年春,時任軍委總後勤部部長的邱會作與軍委作戰部副部長王尚榮視察秦城,王尚榮仔細察看陰森森牢房大門,邱打趣:「你看這麼仔細幹什麼?是不是來為自己看房子的?!」王答:「共產黨還會關我們?我這輩子是不會來住的,這點是肯定有把握的!」
偏偏兩人後來皆成「反革命」,邱會作入住秦城,王尚榮還沒有資格,關押別處。邱感嘆:「關在裡面的國民黨戰犯、偽滿漢奸出去了,我們進來了,和他們『換防』,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