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川校園命案逾週 曝維穩新手法?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4月09日訊】四川瀘州太伏中學學生趙鑫死亡事件,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一星期。當地政府對事件真相的遮掩、對民眾的打壓、對輿論的封鎖等,引發民憤,曾促使萬人上街抗議。期間,中共黨媒也曾發文質問當地政府,隨著7號官方結論出爐,外界質疑,黨媒此舉或許是中共維穩的新手法。

4月1號清晨,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太伏中學14歲學生趙鑫,被發現死在宿舍樓前,身上有多處明顯傷痕。家屬懷疑孩子是被索要保護費、遭遇校園凌霸而死,案涉當地官二代,但事發僅一天,屍檢報告還未出爐,當地警方就匆忙宣佈排除他殺可能,稱死者是跳樓自殺。

當地官方的做法,讓民眾非常憤慨,上萬人上街抗議。當局也緊急調動大批軍警進行鎮壓,大肆抓人。

4月5號晚間,中共黨媒《新華社》刊登報導,《拿出澄清「謠言」的事實需要多久——三問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報導發出三問:孩子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究竟有沒有霸凌現象?以及當地到底在緊張什麼?

該報導立即被各大媒體轉發,一度成為網絡熱點。另一黨媒《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稱:一些地方政府面對突發問題時,習慣於管制、封堵。

但同樣是《人民日報》,7號正式轉發四川瀘州市政府關於事件的通報,對事件作出結論,再次強調死者並非他殺,沒有人向死者索要保護費等。

對此,中國問題研究人士張健表示,在中國大陸出現類似事件時,基本都是犯罪者成了中共的保護對象,而被施暴者或聲援的民眾反而變成維穩對象。

中國問題研究人士張健:「但這次非常罕見的是,似乎《新華社》和其它的喉舌媒體都是統一口徑,好像是在替底層的民眾發聲。但是我們看到,像《新華社》這樣的一個機構,它能真正為底層人民發聲(的話),不會得到這樣一個、最終又是自殺的結果。」

張健談到,對於瀘州學生死亡事件,其實大家早已有公論,不論是專家、學者、法律界人士,還是普通民眾,都普遍認為趙鑫是被殺的。

張健:「在這個時候,中宣部玩了一個手法,可能比過去更加的卑劣。他們現在可能知道,民怨沸騰的時候,他們也戴上了一個偽善的面具,用自己好像非常關心底層民眾疾苦這樣的方式,來加入聲討瀘州當地政府。」

網上流傳一篇署名宋志標的文章,稱瀘州當局對事件的處理是一次「標準化的維穩作業」。瀘縣使用了標準維穩的所有手段,但沒能止住輿論。於是,更高層便接手,提升維穩層級,於是便有了《新華社》的那篇文章。

《新華社》在報導中提及,記者在當地採訪時受到種種干擾,無法採訪到死者母親,記者本人也被電話騷擾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但張健認為,《新華社》的說法不一定屬實,因為在中國,《新華社》的記者幾乎沒人敢惹,瀘縣地方政府可能沒有膽量這樣做。張健說,中宣部編造這些恰恰是為了忽悠老百姓,給老百姓一個出氣孔,對民怨進行「泄洪」。最後讓百姓給《新華社》點讚,給中共點讚,把輿論誤導成:體制是「好」的,幹壞事的只是下面的官員。

張健:「這樣的一個玩法可能會在今後局部小地方的維權事件當中採用。因為這一次之後,它就會感覺屢試不爽,獲得了很多的『讚揚』。」

奇怪的是,記者查詢發現,目前《新華社》的這篇文章在大陸網絡上已被刪除,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而官方對瀘州事件的結論性通報,也顯然並不能讓洶湧的民情平息。7號,也就是趙鑫死亡的頭七當天,上千民眾再一次聚集到太伏中學門前,向瀘州當局討要公道。

採訪/易如、熊斌 編輯/李謙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