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六四血腥清場 百姓搏命裝甲車 學生捨身護軍人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3月31日訊】1989年「六四事件」已經過去近28年,由於中共長期嚴厲的信息封鎖,當年天安門廣場及附近的街道上發生的屠殺事實至今仍然被掩蓋。在「六四事件」18周年紀念前夕,從這場大屠殺中僥倖逃生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前研究室主任吳仁華,出版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內幕》,為這段被重重掩蓋的歷史提供了親歷者的見證。我們將陸續為讀者介紹這部書中講述的歷史真相。

吳仁華撰寫的《1989年天安門廣場血腥清場內幕》全書30萬字,主要記錄了1989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的整個過程。時間從1989年6月3日中午開始,到6月4日上午10時結束。

吳仁華回憶講述了天安門廣場上絕食請願的學生,以及廣場周邊試圖保護學生、阻擋戒嚴部隊進城的北京市民,在中共戒嚴部隊的槍林彈雨和坦克、裝甲車的車輪、履帶下舍身取義、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景。書中寫道,「儘管六四已經過去18年,重溫當年中國歷史最血腥的一夜,仍然令人熱血沸騰,悲憤填膺。」

北京市民以血肉之軀阻擋軍隊進城 場面悲壯

戒嚴部隊開槍殺人事件,在6月3日晚上10時至6月4日凌晨1時30分,主要發生在西長安街的木樨地、復興門立交橋、西單路口,以及天安門城樓附近和天安門廣場北端,開槍的部隊主要是陸軍第38集團軍。其次發生在天安門廣場南面的虎坊橋、天橋、珠市口、前門一帶的開槍事件,主要是空軍第15空降軍所為。

6月4日凌晨零時15分許,一輛戒嚴部隊的裝甲車開足馬力,由西往東沿著長安街從天安門城樓前急駛而過,「駕駛員真的很瘋狂!」

一輛公交車攔截在路面,以阻止軍隊進入北京。(CATHERINE HENRIETTE/AFP/Getty Images )

許多憤怒的民眾紛紛撿起石塊投向裝甲車,並有不少市民揮舞著棍棒輪番衝向裝甲車,「對於裝甲車這類鋼鐵龐然大物來說,這些民眾的舉動近乎唐吉訶德斗風車,然而,這是一場靈肉與鋼鐵的撞擊,這裡並沒有絲毫的喜劇色彩,只有撼動人心的悲壯。」

這兩輛裝甲車的編號分別為「337」和「339」,以天安門城樓為中心,在人潮洶湧的長安街上旁若無人不停地來回高速奔馳,連拐彎時都似乎不減速。

當時在現場的吳仁華,目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人與裝甲車的大戰」。

吳仁華在書中指出,「我由衷地敬佩北京的工人弟兄們,他們雖然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也不善於辭令,但是,他們卻在關鍵時刻表現出驚人的英勇無私精神。實際上,在八九民主運動中,最具有道德勇氣、犧牲最慘重的不是學生,更不是知識界人士,而是北京市的工人弟兄和市民。為了保衛天安門廣場,保護天安門廣場上和平請願的學生,他們一直在用血肉之軀阻擋著武裝到牙齒的解放軍戒嚴部隊,浴血奮戰,奮不顧身。他們絕大多數人手無寸鐵,少數人手中僅有的『武器』,也無非只是些磚頭石塊和棍棒而已,與戒嚴部隊軍人的衝鋒槍、機槍以至於裝甲車、坦克相比,顯得多麼地微不足道!」

直至今天,吳仁華仍然認為,「北京各界民眾視死如歸、舍身取義的精神,是八九民主運動留給歷史和後人最寶貴的遺產之一。」

紅十字車被中共軍人亂槍掃射

正當醫務人員和志願救護者在天安門城樓東側的中國公安部北門前,緊急為一些受傷的學生和市民處理傷口時,從東面沿著東長安街開來了一輛大通道式公共汽車,這是一輛插有紅十字旗幟,臨時用來運送傷者的車輛,車上約有十幾名見義勇為的志願救護者,一些傷者迅速被抬上車去。

司機大概想再救載更多的傷者,繼續向西行駛,也就是向第38軍挺進過來的方向開去,尚未接近天安門城樓前的金水橋,就被密集的槍彈包圍,車子前後的窗玻璃都被打碎了。

槍聲暫停之際,車內一個年輕人爬到車廂前面,奮不顧身地取下插在車頭、印有紅十字的白旗,使勁搖晃著,向戒嚴部隊軍人說明救死護傷的目的。當時在車上的志願救護者史鑒的白上衣上繡有紅十字的標記,他冒險從車窗探出身子,向不遠處的戒嚴部隊軍人大聲呼喊:「請你們不要開槍,我們是救護受傷者的!」並且向他們示意車上的紅十字標記。

 

醫護人員救治因絕食請願昏倒的學生。(CATHERINE HENRIETTE/AFP/Getty Images )

在史鑒向戒嚴部隊軍人喊話表明志願救護者的身份和救人目的後,車上的志願救護者繼續搶救傷者,汽車也重新啟動。「突然間,猛烈的槍聲再次籠罩了車子,車廂前部分有人中彈倒下了。車子裡的志願救護者震驚了!誰也沒有想到在表明救護者的身份後,竟然會再次遭到戒嚴部隊軍人的開槍射擊,他們是搶救受傷者的志願救護者,而且還打著紅十字的旗幟啊!」

學生們舍生保護落難士兵

6月4日凌晨1時許,在長安街上來回竄動多時的003號裝甲車,在天安門城樓東側靠近觀禮臺的地方,不知是被交通隔離墩上的鋼筋卡住了履帶,還是被民眾用鐵棍插進了履帶,在原地不斷地前後轉動,依然無法脫困。大批憤怒的民眾乘機蜂擁而上,在幾名復員軍人的指導下,先是用棍棒撬砸,繼而又用棉被鋪蓋上去燒烤,大火騰空而起。

約10分鐘左右,首先是兩名頭戴鋼盔的中年軍人忍耐不住高溫而鑽出裝甲車逃生,隨後駕駛員也出來了。這三名軍人立即遭到一群民眾圍毆,有人更吆喝著要把其中一名軍人拋到天安門城樓前的護城河裡。

一位中年人擠不進去,在人群背後用已經沙啞了的聲音著急地呼喊勸止:「不要動武!不要給人製造鎮壓藉口!」

多數民眾早已經被西長安街上的屠殺激怒了,根本不聽勸告。有民眾說,這輛裝甲車在東長安街建國門外撞死撞傷了不少人,不能輕易饒恕這些殺人犯,應該血債血還。

十多個學生挺身而出,迅速擠上前去,形成一個保護圈,將三名軍人團團圍在當中,並緊緊抱住已經頭破血流的軍人,以自己的身體護住他們,同時苦苦勸說在場的民眾冷靜,不要傷害軍人,因為他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時間,許多拳頭和雜物誤落到了這些學生的身上。如果不是這十幾位學生的竭力保護,並將這三名軍人一路護送到北京市紅十字會設在天安門廣場的臨時急救站,這三名軍人必定喪生於憤怒的民眾之手。為了保護這三名軍人,一位學生還被民眾誤傷,頭破血流。

「清場內幕」寫道,「戒嚴部隊的軍人都已經大開殺戒了,這些學生還對三名軍人竭力予以保護,實在是夠理性、夠善良的!」

 

備註:吳仁華原籍浙江溫州,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先後獲學士及碩士學位。作為一位曾經接受七年專業訓練的歷史文獻學者,尤其親身經歷了六四事件,吳仁華認為有義務和責任為六四留下一份可靠的歷史記錄。

歷經磨難最終成功流亡到美國的吳仁華,在他到達美國後的17年時間裡「念茲在茲」,終於完成30萬字的「清場內幕」,了卻多年心願。他在書中鄭重承諾:「我謹以人格和良知起誓,此書所記敘的一切,都是歷史的真實,絕無絲毫的虛妄,無論何時何地,我都願意並完全能夠承擔一切責任。」

(唐迪綜編/責任編輯:文昊)

「六四」44張照片 定格歷史瞬間(組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