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大禹時代之十三
帝禹賢臣I
大禹治水得到諸神的加持,是他得以成就大業的關鍵。而在人世間這個層面上,一方面大禹人格彪炳,以德服人,聯合華夷各部落齊心攜手治水;另一方面,舜帝任命皋陶這樣的諸位大賢從旁輔佐大禹,也是大禹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華夏歷史中,皋陶有著特殊的地位。他是舜帝、帝禹兩朝的理官和士師,主掌刑法。同時,皋陶還肩負了整頓朝綱和衆大臣的責任。皋陶的才智是多方面的,他同時也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音樂家。當年大禹治水,皋陶嚴格命令萬民聽從大禹的號令,同心協力治水,使得大禹治水順利成功。「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舜德大明。」在大禹時代,皋陶可以説是一個具有樞紐性地位的人物。
當初舜帝命皋陶為理官時是這麽説的:「皋陶,蠻夷侵擾了咱們華夏,寇賊十分的狡猾作奸。你來擔任大理官,五刑各有使用之法,在野外、市、朝三處執行。要公允,要誠信。」
身爲華夏最早的法官,皋陶以上天之道為人世間法理的準則。《尚書‧皋陶謨》上說皋陶「方施象刑惟明。」象者,法也。「仿照天道以制刑法,公示於眾。」 所謂的「象刑」即是象天而刑,依照上天的大道而立下人之所以爲人的法則。
象刑還有另一解釋。「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 ,「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 另一種説法是「象以典刑」,刻畫常用的刑罰。「舜又在器物上刻畫五種刑罰。用流放寬恕犯五刑的罪人;鞭刑是施於官的刑罰;以木條抽打是庠序的刑罰;銅是代罪的贖金。赦免因過失而犯罪的人,有所依仗不知悔改的人施以刑罰。謹慎啊,謹慎啊,刑罰要慎用啊!」
後人認爲古人民風淳樸,刑罰也只是象徵性的,並非實際的懲罰。「原夫先王之制刑也,本於愛人求理,非徒害人作威。往古淳樸,事簡刑省。」
在《尚書》中皋陶多次出現,和舜帝、大禹有深入的對話。皋陶沒有和大禹一起跋涉山嶺水澤治理大水,然而作為舜帝的理官,皋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公正、清明,對於治理天下有獨到見解而又剛直敢言的人。
皋陶法治、德治並重,「明於五刑,以弼五教」,立下了五刑、九德、九族等制度,為上古文明的秩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天定下倫常,告誡人們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要依循這五倫做人。上天定下人的尊卑,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五禮。上天懲罰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宮、大辟五刑來處治。」
雖説是主掌法治,然而皋陶卻是把人臣的德行放在首位。「每天都能表現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敬勉地施行,這人可做卿大夫。每天莊重恭敬地施行九德中的六德,這人可助天子為政而為諸侯。把九德全部施行,使有德的人在其位,那麼朝廷中都是些才德出眾的人了。」
所謂九德是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皋陶依據人臣德行的深淺來決定其適合擔當什麽職位。「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所謂五服,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五服尊卑彩章各異,以彰顯各人的才德。而居於最高位的天子在理想上是九德具足,才能有十足的威德來治理萬民。
也就是説,在上古第一位法官皋陶在位時,夏王國的刑罰乃是以上天之道為依據。皋陶施行仁政,在萬民間樹立人倫和德行以爲邦國的根本。此外,上天和民心是君王所依從的準則。「上天的視聽依從臣民的視聽,上天的賞罰依從臣民的賞罰。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謹慎啊,君王!」
皋陶施行法規的原則是簡而寬,寧可失於常法,卻不可錯殺一人:「以簡約治民,用寬緩御眾;刑罰不及於子孫,獎賞及於後代;寬宥過失,不論多麼大;懲罰犯罪,不問多麼小;罪可疑時從輕處置,功雖然可疑,要從重獎賞。與其殺無辜的人,寧可失於常法。」雖説皋陶的法治以寬簡為原則,然而在皋陶的治理下,衆民各得其所,傳説貪贓枉法的人都逃之夭夭。「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皋陶立下的法治和德治並重的原則成為上古時代文明秩序初立時穩固的基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定下了華夏五千年文化的基調。
在舜帝的朝廷裡
在舜帝的朝廷裡,舜帝、大禹、皋陶有幾段生動的對話。舜帝年老時,命大禹「總帝師」,也就是代自己攝政。大禹謙辭不受,並竭力推薦當時的士師皋陶。
大禹誠懇地對舜帝說:「皋陶敏勉德政,德惠於民,眾民都懷念他。吾帝要思念他呀!重德的是皋陶,悅德的是皋陶,宣揚德的是皋陶,誠摯推行德的也是皋陶。吾帝,你要紀念他的功業呀!」
於是帝舜轉而對皋陶說:「皋陶!這些臣民不干犯政事,是因您作士,能宣示五刑,而又輔助以五種倫常的教化,合乎我們理想中的治道。施刑能做到無刑,百姓和諧乎中道。這一切都是您的功勛,真是美好啊!」
另外,《尚書‧皋陶謨》中也生動地記錄了上古時代君臣之間情景交融的一幕。
舜帝說:「宣示我的德教,依時施工役,三苗就會順服。皋陶尊敬那些順從的,以天道為法則,刑法布於四方,事情就會好。」
樂師夔大聲說:「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彈起琴瑟,歌詠起來吧。」先祖、先父的英靈降臨了,我們舜帝的貴客一一就位了,各諸侯國君登上了廟堂揖讓而入。廟堂下吹起管樂,打著鼓點,合樂時敲一聲柷,止樂時擊一聲敔,莊嚴的笙和大鐘合奏起來,鳳凰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韶樂來回奏了九回,彩鳳凰也飛來了。
夔說:「嗨!我敲擊著石磬,百獸都舞起來,臣子們也合著樂曲一齊跳起來!」
舜帝作歌唱道:「施行天命,就如這般啊。」又唱道: 「大臣歡悅啊,君王勤奮啊,百事順暢啊!」
皋陶跪拜叩頭說:「要念念不忘啊!率領起邦國的事業,慎守王的法度,要認真啊!君王英明啊!大臣賢良啊!諸事安康啊!君王紛亂啊!大臣懈怠啊!諸事荒廢啊!」
舜帝拜謝說:「是啊!我們去認真幹吧!」
賢臣皋陶
皋陶奇人奇相,傳説他長了馬嘴,相貌學上這是至信的相貌。他斷獄十分明白,善於觀察人情。《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一段孟軻對皋陶的讚頌:「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大禹和皋陶一裡一外,同為舜帝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皋陶的時代還行使著上古時期的神判。相傳皋陶有一頭神獸,叫做獬。《晉書》引《異物志》中說,「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楚王嘗獲此獸,因象其形以製衣冠。」
獬豸的意思是用角牴。訟獄難辨的時候,這頭獬會牢牢拿角牴住有罪的人,這樣皋陶就明白是誰犯的罪。皋陶辦案廉明,和這頭神奇的獬有關。由於皋陶治獄功績大,影響深遠,夏代之後的監獄都奉他為獄神,為他建廟,造像供奉。夏後槐的「圜土」、夏桀囚禁商湯的「夏台」便是夏時的監獄,是中國史書上記錄的最早的監獄。圜土是原始的牢籠,在地下挖一個圓坑,在地上架起籬笆圈圍住,就成了一座土牢。
皋陶不僅是一名懂得治理天下、清正的法官,他在音樂上也有極高的天賦。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後,就是令皋陶譜下氣勢磅礴的《大夏》,敬告天地,盛大慶祝。相傳皋陶還製作了皋鼓。
皋陶像,出自《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18世紀繪製,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皋陶對於上古文明有重要貢獻,被稱爲大賢之臣。皋陶在文明初立的上古傳出教化萬民的準則,他通天地之理,有德行,率領眾民而垂下高明久遠的典範。皋陶的能力集法治、教化、思想、音樂於一身,是上古少有的全才。
相傳皋陶活到了一百多歲。當年帝禹決定把帝位傳給皋陶,是一個衆望所歸的決定。不幸當時皋陶年歲已甚高,後來比大禹早逝,帝禹把皋陶的後代封在英、六兩地,也有一些後裔封在許地。漢代衙門供奉皋陶像、飾獬豸圖,尊皋陶為「獄神」。在聖王時代,皋陶奠定了禮樂教化的基石,並確立了最初的刑法,對後世的教化法治影響極大,後代有「皋陶文化」一詞。#
參考文獻:
1. 《尚書正義》
2. 《史記》
3. 《荀子》
4. 《漢書》
5. 《論語》
6. 《晉書》
7. 《通典》
8. 《竹書紀年》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