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夏之十三:大禹功齊天地

Facebook

夏朝:大禹時代之十二

功齊天地

禹即位時五十三歲,在位十年。禹為了生民劬勞一生,耗盡了心血精力,比起堯舜等聖王,他的壽命不算長。

「禹逝世,葬於會稽。」 帝禹年邁時對群臣說:「吾百世之後,葬我會稽之山,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下無及泉,墳高三尺,土階三等。葬之後曰:無改畝,以為居之者樂,為之者苦。」爲了不使人民勞累,大禹的陵寢簡潔樸素,不迫使人民遷徙。



會稽山大禹陵(Gisling/維基百科)

帝禹駕崩之後,所有的祥瑞之兆一起離去。上天嘉許大禹的美德,犒賞他的功業,使百鳥飛回來在衆民的田間飛舞,大大小小的鳥兒排列整齊,進退有序,春夏秋冬,在一定的時節飛來。

帝禹的兒子啟即位後,每年春秋派人祭大禹,並在南山建宗廟。少康即位後在會稽建祠,且派人長駐守陵。今天的禹陵村民多為姒姓,是大禹的後代。會稽就是塗山,因爲當年塗山大會,收納貢賦,所以大禹將塗山命名爲會稽山。山上有大禹陵、井、大禹祠,山腳下有成群的鳥兒耕田,恰似當年舜在歷山,大象爲他耕田一樣。

從黃帝到堯舜禹三聖王,上古君王都在泰山封禪祭天。後啟祭祀君父大禹,開啟了祭祀聖人先祖之先河,和天地山川的祭祀有所不同。



大禹陵之禹廟(Gisling/維基百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歷代以來,沐齎禮前來會稽拜祭禹的帝王不絕如縷。作為華夏第一個朝代的奠定者,大禹受到了最高的尊崇。今天,浙江紹興(古會稽)禹陵屹立,一尊雋刻著「大禹陵」的石碑立在亭中。大禹陵遍植桂花,一池湖水明澈生風。大禹那為了眾民而耗盡所有了的軀體就安息在這靈氣溫潤的陵內。

上古那場洪水早已消歇,大禹的豐功偉業卻刻在民族的記憶中,四千年以來而為諸帝王、蒼生紀念。關於大禹的一生,在他的後裔越王無余外傳中有較爲詳盡的記載。禹王悲傷父親的功業不成,順江而行,泝水、濟水、淮河,劬勞著身軀、焦慮著思緒前行。七年了,對音樂是聞而不聽,走過家門卻不入,冠帽被掛住也顧不上取,鞋子脫落也顧不上穿。為了治水能夠成功,禹王鎮日沉思。

千年後,春秋之時,劉國國君劉定公來到了洛水邊上,由衷讚歎道:「大禹的功德大而美!他光明的德行行之久遠。沒有禹,我們這些人都要變成魚了吧!」

孔老夫子也沒有保留地讚美大禹:「大禹,我沒有什麽可説道的。他自己的飲食很菲薄,卻用豐盛的祭品祭祀鬼神;自己穿的衣服粗劣,朝饗儀典的時候,卻重視袍服冠帽的華美;自己住的宮室卑陋,卻盡力修浚糧地溝渠。禹,我沒有什麽可以説道的。」

禹治水有成,萬民感念,所以又尊他為「大禹」。對於大禹,先秦時代思想家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多麼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卻不是自己去求來的。」

孟子則説:大禹思想著天下有溺水的人,就猶如自己溺水;后稷思想著天下有飢餓的人,猶如自己飢餓。這就是爲什麽他們如此的急切。荀子認為大禹是少見的有德行的賢君。崇尚節儉的墨子更是奉大禹為「聖人」,其他如法家、道家對大禹也都十分推崇。這樣百家眾口一致,頌讚不已直到後世的帝王,其實並不多見。

在《史記》中也給予大禹至高的讚美:「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堯舜時代洪水浩大,遮天蔽地;大禹治水的威德同樣浩大,與天地齊。#

參考文獻:

1. 《越絕書》

2. 《吳越春秋》

3. 《帝王世記》

4. 《春秋左傳正義》

5. 《論語》

6. 《孟子》

7. 《荀子》

8. 《墨子》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