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3月17日訊】近期,朝鮮當局頑固推進的核武試驗,把中國與朝鮮、韓國、美國的多邊關係,逼入進退維谷的僵局,也引發輿論界對中共長期奉行的對朝政策的反思與譴責。日前,有港媒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朝鮮問題的根本癥結在於,中方在確定相關外交戰略的出發點,究竟是維護國家利益,還是出於「意識形態相互取暖之需」。
港媒:朝鮮的核爆挑釁 是東北亞核心亂源
朝鮮當局在最近的兩年間頻頻進行中遠程導彈試射,甚至進行了據稱為「氫彈」的試爆。一個月前,長期受中共庇護的金正男又在馬來西亞遭到疑似朝鮮特工實施的毒殺。朝鮮當局的這一系列挑釁不僅狠狠扇了中共幾記耳光,也成功刺激起韓國對朝鮮核彈的極度不安,促使美、韓在三番兩次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同時,大大加速了薩德防禦系統在韓國的部署。
中共以「薩德」對中國戰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由,對韓國採取了一系列制裁與威脅措施——如下達「禁韓令」,打壓處罰配合韓國政府的薩德部署計劃的樂天集團在華開辦的超市等。不料中方的壓制手段並未讓韓國朝野在薩德問題上讓步。
朝鮮不買賬、韓國不讓步,凸顯出中共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中共在東北亞的外交政策因此遭到外界的強烈批評。
針對上述情況,香港東網3月16日發表了國際時事軍事評論員吳戈的評論文章指出,「朝鮮問題其實很簡單,關鍵在於對問題根源的認識。」
文章表示:如果看清了朝鮮的「對內暴政、對外挑釁、玩弄戰爭邊緣政策以自保」的極權統治是半島一切問題的根源,那麼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難題都可「迎刃而解」;但如果中共還是繼續認定美國對朝鮮的「敵視和威脅」是半島問題的根源,那麼必然會推導出諸如「朝鮮擁核擁導有理」、「『薩德』助紂為虐」等結論。
文章進一步分析,這兩種出發點的本質區別是:前者堅持朝鮮必須遵守國際基本規則;後者卻不顧國家利益的實際對立,「出於意識形態相互取暖之需」,而主動遵循朝鮮的詭辯邏輯,以安全需要等為藉口,「一廂情願地企圖扮演朝鮮並不買賬的保護國角色」,以至於「最終不僅淪落到為暴政的人權記錄辯護,更不惜將自身安全全面捲入,為人火中取栗。」
當中共奉行的對朝政策走入僵局「不能自圓」之際,中共又試圖以「韓國威脅中國戰略安全利益」為幌子對中國民眾搞第二次愚民(第一次是在朝鮮戰爭性質上搞愚民),結果造成了社會的撕裂。
文章指出:「東北亞核心亂源只有一個,那就是朝鮮暴政為續命而不斷冒險和挑釁。」
問題是,中共內部有人把朝鮮亂局視為中美之爭中可以利用的牽制因素,卻看不到恰恰是朝鮮半島上的對峙和戰端,「使中國再有本事也深陷群山之中」,所謂「突破島鏈」和「經略大洋」的戰略都因此而「頓成畫餅」。
所以,只要是站在黨派,特別是極左的立場上看問題,中方的對朝政策就會「拚命親朝鮮,頌援朝」;但如果能真正站在國家利益上看問題,立刻就可以看清很多問題。
文章認為,與韓國建交通商把朝鮮半島南北在不同制度下的「天淵之別」暴露在國人眼前,讓國人看到了「極權乃人類之禍」的現實,這個後果令極左份子「極不舒服」。因此有人試圖利用封鎖信息和窒息思想的手段,以及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來否定韓國的繁榮、友好和安全需要,因為這正好有利於否定「半島制度競賽結果」。
中國學者:意識形態的原因導致北京對朝政策矛盾而混亂
無獨有偶,此前上海獨立戰略分析學者趙楚曾經在《朝鮮核爆給中國製造外交新難題》一文中指出,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導致北京對朝核問題一直採取了「十分矛盾和混亂的政策」。
這種矛盾首先體現在:一方面,中國聲稱把半島無核化的基本政策視為東北亞地區安全戰略目標,並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有關制裁決議上投下贊成票,中國還是國際社會對朝制裁的參與國;但另一方面,中國又作為朝鮮最大的外部經濟援助國,在事實上成為朝鮮得以對持續投入核武研發進程的贊助者。
趙楚在文章中分析稱,「前一種做法是中國追求負責任大國地位及國際軟實力的表現,而後一種做法則是中國視朝核問題為西太平洋中美地緣戰略權力博弈角鬥場的結果。」
而當前的事實是,朝鮮無視國際法約束,自行其是進行核試爆,並已經實際成為了「某種核武的非法擁有者」。而且朝鮮當局正是以中共發起的六方會談等多邊外交嘗試為掩護,完成了「朝鮮走向擁核的過程」,朝鮮的核冒險又反過來暴露了北京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有限的弱點。
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嚴峻問題是:朝鮮核試爆地區緊鄰中國!中國東北地區人口密集,產業豐盛,但朝鮮當局卻不惜以犧牲中國的環境利益為代價不斷進行核試,這個嚴峻的現實也是導致中國民眾對中共執政正當性懷疑的動力之一。
文章最後判定,「內外各種因素的考量相互激盪,勢必使中國新領導團隊對朝外交與朝核問題態度發生微妙改變。」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