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1月10日訊】晏子出使魯國期間,齊景公在全國徵集了一些人,開始建造大臺之館,以供遊玩、休息之用。到了年底,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工程卻仍在進行,因此而受凍挨餓的大有人在。大家不免都有抱怨,國君不能體恤百姓,也盼著晏子早點兒回國,以解救他們的困苦。
晏子回到齊國,聽了景公大造臺館,百姓挨凍受餓的事,並未有什麼表示。當晏子前往復命時,景公特意設宴慰勞他。景公請晏子入坐,兩人飲酒暢談,非常愉快。
待酒酣盡興時,晏子起身對景公請求道:「君王若要賞賜微臣,臣請高歌一曲。」接著,晏子便唱了起來:「冷水淋濕了我的衣襟,寒徹骨髓,該怎麼辦呢?朝廷侈靡,民生凋敝,不容我生存,該怎麼辦呢?」歌聲悲泣,使人心酸。唱完後,晏子自己喟然長嘆,流下眼淚。
景公看到晏子如此,馬上離席而起,走到他身旁,勸他說:「先生為何這般呢?莫非是因為大臺的工程嗎?寡人叫他們停工就是了。」晏子聽到景公這麼說,便起身向景公再三禮拜致謝。
晏子辭別景公,並沒有馬上回家,卻悶聲不響地走到大臺工地。到了工地,晏子竟二話不說,拿起藤條就打起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一邊打,一邊還念叨著:「我們這些升鬥小民,都有自己的房屋以避燥熱潮濕,現在,國君叫大家合力造一座大臺之館,還不能迅速完成,以後還能做什麼事呢?」如此一來,所有的人都認為,晏子傷天害理,幫助君王虐待百姓,因此都說:「晏子助天為虐!」
等晏子回去,還沒到家門口,景公就發出命令,叫迅速停工,於是整個工地的人歡喜非常,有車的駕車,沒車的就趕快走,一下子都一哄而散了。
孔子聽聞此事後,感嘆說:「古之善為人臣子的,聲名歸之君王,災禍歸於己身,在朝廷上就幫助君主去其不善,在外則高歌君王的德義。因此,雖然事奉的是無能的君主,卻可以使周邊各國朝拜順服,而他自己仍虛懷若穀,不誇耀是自己的功勞,時居今日,能當此無愧的,恐怕就是齊國的晏子吧!」
晏子寧可自己承擔惡名,以顯耀國君之德,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古人雲:「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當事情大白之後,反會更加獲得人民的敬重。追求名聲,也許反得不到名聲,晏子犧牲名聲,卻使名聲更大,乃至流芳後世,可見名聲並不是追求來的,而是源自無私無我的仁心厚德。
責任編輯: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