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論民主在中國的實質性——新年賀詞

Facebook

各位讀者們:

大家好!今天就是2016年(民國105年)的最後一天了,首先我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好運連連!

記得105年前的這一天,在國父孫中山的領導下,我們四萬萬中華兒女終於推翻了將近4900年的帝制,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但這一段時間的進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初期又經歷過五四運動、日本侵華、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國共內戰,導致1949年(民國38年)中共全面接管大陸地區,使國府和一些大陸人被迫遷移至臺灣;中共在執政時又肅清了很多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國民政府在臺灣戒嚴時期還發生了「二二八」、「美麗島」等事件……

我們雖然應該反思這段歷史上的幾次戰爭,因為每一次戰爭都是一次災難。但災難也不僅限於戰爭及天災,有時一些政治運動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上受到損失。那時我們居然沒有想到,即使是在和平時期,居然也有人還在酷愛暴力。他們遇到一些問題,居然只會用暴力去鎮壓、殺人來「維穩」。「五四運動」就是這樣的歷史事實,當時正是「新文化運動」的高潮,有很多知識份子在得到「德先生」和「賽先生」等西方意識形態的同時,都是打著「救國」的旗號反對傳統文化及傳統道德。這其實都是非常激進的,乃至極端的方式。馬克思主義及「暴力革命」就是因此引入了中國,為後續中共的創黨做了鋪墊。如今中共一直都是在大肆炒作「五四運動」,還將「五四」當天設立成「青年節」,宣傳的主旋律都是不倫不類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德先生」和「賽先生」真是風馬牛不相及。

當時中國要引進「德先生」和「賽先生」,那都是必然的,因為它們都是無國界的普世價值,都是帶動中國向世界接軌的利器。「德先生」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democracy」,就是民主。Democracy一詞是由古希臘語δμο(dêmos,人民)和κρτο(kratos,權力或統治)所組成,意指由人民所統治。北洋政府就是真正去實踐「德先生」的一個例子。它的政府運作實行了「三權分立」,其中的國會有監督政府的權力,司法機構也是很公正。當時中國人民有言論、結社、新聞出版等自由,也有地方自治。地方政府官員均由人民進行選舉所產生。當年中國的經濟也是比較發達,在世界上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道德領域也是在當時進入了新高潮,時任國務總理段祺瑞就是當時的道德楷模,他雖為軍閥,但人格正面,篤信佛教,生活樸素,「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雖然北洋政府已於1928(民國17年)走入歷史,且當時的社會進展也比不上現在的臺灣,但這一段時期早已為中國的民主政治做出了絕妙的開端,幾乎是中國20世紀初的「黃金時期」。

其實不管是五四、六四、二二八、佔中、還是太陽花學運、反PX遊行也好,我們作為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當然有權力去表達我們的訴求。我作為一個持不同政見者,擁有與別人不同意見這也是很正常的。有時我們給政府提意見會被判為「反革命」、「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其實那也不是我們的問題,是政府運作的問題。中共當時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吹知識份子給中共提意見,結果很多都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分子。所以這只是一個誘餌,就是在濫用民主政治。雖然當時被打成右派的人很多都得以平反,但是我還是要提個醒:要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就得先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要以為一指正就是反動,那樣只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很自私。一個不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如果不去真心反思自己的過失,總有一天它終究會被人民所推翻的。雖然國民黨的馬英九早已將「二二八事件」得以平反,並且向那些受難者及家屬道了歉,但我覺得國民黨更應該正視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真相。其實共產黨在面對歷次政治運動時也應該正視歷史真相,但如果它還是不敢如此,總有一天,它也會被人民所清算。

明天就是2017年(民國106年)的第一天了,這一天既是我們所說的「元旦」(在袁世凱時期之前,農曆新年叫元旦),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紀念日。民國元年(1912年)的那一天,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日。南京臨時政府雖然僅存在了4個月後,就紛紛被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民國38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但如今中華民國在臺灣也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進行了全面發展,衝進了「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中國需要統一,但最好是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進行統一,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大眾,更有利於社會。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單單是引進鐵路、火車、電話、電報這樣一些西方的物質文明措施,卻不進行政治改革,只能為國內的貪污腐敗敲詐勒索,打開更加廣闊的門路。」這句話闡述的就是我們中國現在最需要的途徑——政治改革,就是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所以我認為,如果中國不進行政治改革的話,什麼經濟改革、「和諧社會」,也就往往都是一紙空談。

最後再用國父的一句話來勉勵一下大家:「逆天者必受殃,害人者終害已。」中華民國是過去,是現在,更是未來。期望明天,以及明年的每一天,中國一定會更好,更強!

——成功

中華民國105年(公元2016年)12月31日於澳洲悉尼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