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訊】 十二、舜帝(下)
仁愛治國
三年後,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舜在正月的一個吉日,於堯的太廟中接受了禪讓。舜向上天報告了繼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時與山川、眾神,並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朝拜,將圭玉頒發給他們。
接下來舜開始主持政事,制定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選拔人才,制定典刑。上古時候,百姓淳樸簡單,國家並沒有甚麼法律,那時只有五種刑罰用來懲治惡人,分別為墨刑、劓刑、刖刑、宮刑、大辟,主要靠道德約束人心。
帝舜像,出《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18世紀繪製,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舜非常寬大仁愛,雖有五刑,但舜基本不用。他令人將五刑畫在器物上,主要起警戒作用,即使迫不得已必須施用刑罰的時候,舜也是儘量採用對肉體沒有殘害的流放方式來代替五刑。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山,把剛愎自用、冒犯天條的鯀殛於羽山。流放了這四個惡人後,天下民心大服。
《呂氏春秋》記載: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而引起鯀的妒忌,他覺得以自己的地位與能力應該位列三公,而舜是庶人,不配登帝位,便不贊同堯讓位於舜,並要求堯封他為三公。沒有得到後,他便暴跳如雷,從而不聽從舜的號令,準備起兵謀反,因此受到懲罰。
另外,傳說黃帝有不肖的後代,被世人稱為渾沌;少昊也有不肖的子孫,被稱為窮奇;顓頊也有不肖子孫,世稱檮杌;再加上縉雲氏的不肖子孫饕餮,這四惡族天下人都害怕他們,合稱為四凶。舜便將四凶流放到四方最偏遠的地方,以抵禦四方妖魔,從此四門清靜,天下沒有惡人了。
任人唯賢
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誠服。舜開始選用賢才,任人唯德。鯀的兒子文命才德兼備,於是舜向堯推薦,啟用他代替其父鯀治水。文命就是人們熟知的禹,是夏朝的開創者。禹吸取了鯀失敗的教訓,他勘察了全國的地理地形,根據地勢,順應五行,主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禹治水十三年,不畏安危勞苦,沐雨櫛風,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水成功。
除了啟用大禹而治水成功外,舜還啟用了賢德的八愷和八元。傳說顓頊有八位賢德的子孫,世稱為八愷,帝嚳也有八位非常賢德的子孫,世稱為八元,這十六族世代都保持著美好的德行,受到天下百姓的讚頌。舜便舉薦八愷,使他們擔任后土之職,處理各種事務,各種事務都被處理得井井有條;舜又舉薦八元,讓他們向天下宣揚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家庭和睦,天下大順。
帝堯問於舜,《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舜三十歲時,被堯徵見;三十三歲時,堯禪位於舜,代堯攝政;五十歲時,全權行使天子之職;五十八歲時,堯帝駕崩,舜服喪三年。
三年服喪結束後,舜把帝位讓給堯的長子丹朱,自己離開都城躲到南河的南岸。前來朝見的諸侯不去見丹朱,都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而是找舜;人們都歌頌舜的功德,而無人歌頌丹朱,舜知道這是天意而不可違,於是重回都城,正式登上天子位。
舜剛登帝位的時候,他的父親瞽叟還活著,舜時常以天子車服去朝見他,恭敬如前。舜登基後,啟用了大量賢德之人,除八元、八愷和禹以外,還啟用了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等賢才。
任禹為司空,掌管土地,平治水土;棄為后稷,負責農業,教百姓播種百谷;契擔任司徒,主管教化,宣揚五教;皋陶任士,主管司法;倕為共工,統領工匠;益為虞,主管山澤;伯夷任秩宗,主管祭祀、禮儀;夔為典樂,掌管音樂;龍為納言,傳達帝令,報告下情……
有這麼多賢德之人輔佐舜,天下被治理得越來越好。舜還建立了官員考核制度,三年一考核,九年三考核,三考過後,罷免不合格的官員,提拔賢能的官員,使天下一派清明。
創作樂舞
天下大治後,舜令人作了《大韶》之樂。《大韶》是六代樂舞之一,據說《大韶》共有九章,也稱《九韶》、《簫韶》。傳說舜令人演奏《大韶》樂舞,九章演完後,鳳凰飛來起舞、朝拜,百獸聽聞後,都跟著起舞。
孔子在齊國時,曾有幸聽聞了《大韶》之樂,聽後竟然心曠神癡,三個月品不出肉的滋味來,便感歎道:「沒想到音樂竟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啊!」這就是《論語》中記載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所以孔子評價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由此可見上古音樂高深博大的內涵與境界,能使人清心寡慾、修身養性、提升道德、淨化心靈,並從內心深處生起對天地神靈的恭敬,這應該就是音樂的真正意義和作用吧,可惜這些上古樂舞現在都已失傳。
另外舜還彈奏五弦之琴,作《南風歌》,其歌唱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舜的妹妹敤首,因為幫助兄長避開傷害而為後世稱道。她在畫畫上造詣頗深,是人類這次文明進程中最早載入畫史的人,被稱為畫祖,又稱畫嫘。《列女傳》稱讚她說「造化在心,別具神技」。
天降祥瑞
舜在位時,由於天下治理得特別好,使天降祥瑞不斷。《宋書》記載:舜在位時,蓂莢生於階,鳳凰巢於庭,百獸起舞,景星出現在房宿,地上出現乘黃神馬,並且崑崙山的西王母前來朝拜,獻給舜白玉環和玉玦。
帝舜時,景星出,卿雲與。《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竹書紀年》也記載:舜時,西王母來朝,獻白玉環、玉玦;並記載,舜時,天空出現卿雲的祥瑞,於是舜便與百官相和而歌,以頌卿雲。
舜唱曰:「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群臣和唱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有光華,弘於一人。」,舜又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輕,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賢善,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卿雲歌》。《卿雲歌》在民國時,曾被兩度改編為中國的國歌。
舜帝禪位
舜的正妃娥皇沒有生子,女英生下了商均,另外舜還有庶子八人,但都沒有甚麼值得稱道的德行。所以舜將帝位禪讓給負天命而治水有功、以天下為公的禹。
《宋書‧符瑞志》記載:舜在河邊設祭壇,像當年堯帝一樣。祭祀完畢,到傍晚的時候,四周升起了祥瑞之氣,有一條黃龍負著圖,出現在祭壇。只見那圖長三十二尺,寬九尺,有紅色的文字記載著應當禪位給禹。
於是,舜便秉承堯的禪讓之道,禪位給天命、德行、才能三者兼備,以天下為公的大禹。舜八十三歲的時候,舉薦禹繼任帝位;九十五歲的時候,禪位於禹,讓禹攝政。那年正月初一,禹在堯帝太廟中接受了舜的禪讓,就像當初舜接受堯的禪讓一樣。禪位五年後,即舜一百歲的時候,他在巡視天下的途中,於蒼梧之野駕崩,葬在了蒼梧之山的南面。
舜的兩位妃子娥皇與女英,聽聞舜駕崩後,一路趕至湘江,淚盡而亡。她們的靈魂成為湘水之神,世稱為「湘君」或「湘夫人」。她們為帝舜而啼哭的淚水灑落在竹子上,染竹成斑,成為今天的「斑竹」,又名「瀟湘竹」或「湘妃竹」,向歷史鑒證著不同尋常的情深義重。
參考書目:
1. 《尚書》
2. 《呂氏春秋》
3. 《史記》
4. 《綱鑒易知錄》
5. 《太平御覽》
6. 《論語》
7. 《屍子》
8. 《畫塵》
9. 《畫史會要》
10. 《宋書‧符瑞志》
11. 《竹書紀年》
12. 《帝王世紀》
13. 《列女傳》
14. 《博物誌》
15. 《山海經》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