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通常指出於政治原因而進行的謀殺。據2013年解密的檔案顯示,在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間,武裝暴力攻擊、襲擊中共黨政軍、國家機關部門(營地)事件共發生3447宗(件),中共不少高官都遭遇了襲擊和暗殺,如針對毛澤東的有35宗。如果中共公佈1983年到2016年的相關檔案,類似的事件也不會低於以上數字。
不過,如果說上述案件的襲擊和暗殺者來源於敵對力量特工、黨內有利益紛爭者或者敵手以及因公因私結下的仇敵,那麼,隨著安保措施的加強,近15年發生的針對中共高層、尤其是針對胡錦濤和習近平的暗殺都源於黨內鬥爭,背後的始作俑者之一正是曾慶紅。
作為江澤民的「大管家」,曾慶紅在當權後期曾掌控中組部、中辦、中央黨校、統戰部、安全部、港澳辦等多個實權、核心部門,其培植的特務遍佈中共內部和海外。正是利用這些特務,曾慶紅在任和卸任後參與策劃了幾次針對胡錦濤、習近平等高官的暗殺行動。
暗殺胡錦濤
自胡錦濤2002年上臺後,江澤民始終不肯讓出權力,甚至通過近乎軍事政變方式威逼眾高官讓其留任中央軍委主席。2004年江澤民被迫從軍委主席之位上退下後,胡錦濤借上海首富周正毅案向江的老巢上海開刀。江的馬仔、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陳良宇其後落馬。更讓江恐懼的是,胡錦濤並不支持針對法輪功的迫害,擔心胡有一天不願揹黑鍋而清算自己,江幾次下令對胡錦濤實施暗殺,而參與謀劃者就有曾慶紅。
第一次暗殺發生在2006年。5月初,胡錦濤以軍委主席的身份在黃海視察北海艦隊,兩艘中國軍艦突然同時向胡的驅逐艦開火,致使5名海軍士兵被打死,軍艦隨後逃離。而載著胡的驅逐艦驚慌失措之下,立即調轉頭以發瘋的速度急速駛離艦隊演習海域,直到安全海域。為避免再遭暗殺,胡換乘艦上的直升飛機飛回青島基地,未作停留,也未回北京,而是直飛雲南。一個星期後,才回北京露面。
攻擊胡錦濤的命令是時任海軍司令員江澤民心腹張定發具體下達的。幾個月後張定發在北京病死,其死後沒有弔唁,沒有悼詞,官方媒體也沒有發佈其死訊。
第二次暗殺發生在2007年7月胡錦濤去香港參加「七一」慶典之際。當時,曾慶紅高價買通黑社會,讓他們與國安人員配合行動,由黑社會出暗殺高手,不能失手,隻許成功,事成後再有重賞。
為了防備萬一,胡錦濤到香港後做了精心安排,除了駐港部隊不能放假,駐港部隊兩架直升機在天上巡邏以外,保衛胡錦濤的隨行車隊配備精良,貼身警衛也是荷槍實彈。最終,黑社會的殺手沒有找到機會下手。
不甘心的江、曾在當年的10月又策動了新的暗殺。彼時,胡錦濤在上海出席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據港媒披露,安保人員在胡錦濤下榻的上海西郊賓館地下車庫內,發現在食品專用車的司機坐墊下藏有2.5公斤裝有定時器的烈性炸藥。上海是江的老巢,曾慶紅又掌控國安系統,幕後策劃者指向非常明顯。
幾次暗殺的失敗並沒有讓江澤民、曾慶紅收手,2009年4月23日,新的暗殺行動擬在青島進行。當時,中共海軍史上規模最大的多國海上閱兵活動在青島海域舉行,來自29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14國海軍21艘艦艇匯聚黃海。在閱兵開始之前,胡錦濤得到密報:江的人馬擬在閱兵時,製造震驚世界的「黃海謀殺案」。胡遂改變計畫,先會見29國海軍代表團團長,同時派軍中心腹將企圖搞暗殺的海軍艦艇官兵搞定。暗殺又一次失敗。
暗殺習近平
2012年2月6日的王立軍出逃美國領館,掀開了由江澤民主導、曾慶紅主謀、周永康憑藉政法委第二權力中央負責實施,聯合江系軍中勢力,意圖廢掉習近平,推薄熙來上位,以逃避因迫害法輪功被清算的陰謀。中共十八大習近平上臺後,以反腐名義拿下了眾多江派高官,習陣營與江澤民集團的激烈博弈前所未有,迄今未休。
而在此期間,習近平也遭遇過多次暗殺,幕後主謀者除了周永康,亦包括曾慶紅。有內幕人士披露,擔任最高領導人後至2014年7月初,由中共保衛部門發出安全預警通知有16次以上。
如2012年9月習近平到河北石家莊考察時,遭遇冷槍暗殺;2013年中共北戴河會議前後,有人曾經在會議室置放定時炸彈和趁習近平在301醫院做體檢時打毒針暗害習。此外,習近平在鄭州、武漢、福州、濟南、青島等大城市考察時均遇到過危險。
誰希望習近平遭遇不測?江、曾是也。
暗殺王岐山等紀檢官員
除了暗殺胡錦濤、習近平外,協助習主導反腐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亦是江、曾的暗殺目標。2015年香港《動向》雜誌4月號披露了王岐山在河南遭暗殺的內幕。據悉,2013年以來,中紀委主要官員在工作期間遭遇暴力攻擊、暗殺等事件40餘次,其中針對王岐山的有12次以上。
如王岐山在2014年中國新年前夕收到含有劇毒「山埃」(氰化鉀)的賀年卡。2014年3月王岐山到天津查案,車隊在途中,隨行第三輛旅遊車突然起火燃燒,而王岐山乘坐在第二輛旅遊車上,逃過一劫。3月中旬中共兩會後,王岐山在吉林長春準備按行程乘車出發時,發現車隊多輛車後輪胎螺栓鬆動,被人為破壞。
但無論曾慶紅等怎麼折騰,其最後的失敗都是注定的。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