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2月1日訊】古人為官清廉是因道德標準所維繫,自然他們的也福祿不會因此受到損害。而今天的官場多少人身敗名裂不是因為無法遏制的貪欲。《清河家乘》講了一段世家的故事。
崑山張虛江,字憲臣,嘉靖年間,為浙江寧紹台道。剛上任時,一切禮品和紅包,一概拒收,為官一塵不染。他曾經說:「我只喝浙江一勺水,或許能留後福,使子孫也在浙江為官。」以後他的孫子泰符,字魯唯,果然做了紹興知府。
當時府城五六十里外,有一個星宿閘,關係到一府的水旱,是朱買臣建築起來的。這個地方瀕臨大海,有二十八洞,綿延三四里,水勢最急,修補很難。有一個錢太守整過修,一天功夫就崩潰了。屢築屢壞,百姓為此很痛苦。
張公認真查看,全面衡量了當時的形勢,認為用石頭建築不能持久,就熔化鉛錫來灌鑄,把橋石和閘鑄成一體,花費不少資金,至今屹立不動。
建成後泰符上升,成為一方大官,一直升到七省總漕。為官總不離浙江,人們認為是虛江清正廉潔的報應。後世紹地人民為此把張公作為神來祭祀。
《安士全書》中說,張虛江的身世也很有來歷。虛江先生的父親南麓,他的先輩出於方孝儒門下,曾到長洲唐浦避難,子孫務農,對外不敢說讀書的事。一天南麓出外,看見路旁有人丟失了一個袋子,提起來很重,裡面裝了三四百金,不敢啟開觀看。停船上岸等了三天,看見一個人慌慌張張地一路尋找東西來了,張問清他的確切真實情況後,就把袋子歸還了他。結果晚年生下了虛江,母親管夫人懷孕十六個月才生下他。虛江年幼讀書過目成誦,年紀輕輕就在嘉靖會試中名登榜首。子孫都很昌盛。
責任編輯: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