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9月04日訊】 聽愛看書的朋友說,現在國內很多書店都面臨著關門的命運,不由得感到唏噓。差不多在20多年前,剛出校門的我,一直覺得自己身上有名人的潛質,有很多想法,總想著走一條不同凡常的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兩年後,為了和命運抗爭,經過積極努力,得到當時一個名人的支持,終於在一家名校門口開張一家屬於我自己的小書屋。
80年代的中國書市狀態和現在非常不同,大眾處於飢渴狀態,很多嚴肅圖書銷量奇 高無比。那個年代很多國外各種思潮蜂擁而進,出現了很多哲學藝術方面的書籍。社科學術書方面,像薩特、尼采、弗洛伊德、叔本華是80年代最流行的思想家, 他們的譯著都很暢銷。當時文藝理論書也特別暢銷,如劉再復的《性格組合論》,還有「美學熱」,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和《中國思想史論》都是超級暢銷書。
因為在名校門前,我基本就把書店定位到這一陽春白雪的層面。那個時候,在我的書店裡是找不到也很流行的港台通俗小說,金庸、古龍、瓊瑤等的。
我還經營一些當年的禁書,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高皋和嚴家其合寫的《文革十年史》,為了讓如饑似渴的大學生們能讀到這本書,我從已經建立業務關係的大書店原價買回一批書,再原價買給學生。深受學生們喜愛。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