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古人的智慧 今天有多少人能夠理解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8月2日訊】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认为:「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有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把没有智慧的人,比作行尸走肉。而智慧往往超越了人們對能力的理解,比如放棄人世間的利益。在《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講了一個隱士的故事。

鲁国有个名叫颜阖的隐士,鲁国的人都很敬重他。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个有道之士,想请他出来做官,于是派人带着礼物去致意。

使者在一条陋巷里,找到颜阖的住处,见他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喂牛。颜阖看见是鲁君的使者,便亲自出来接待他。

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

颜阉说:「正是!」

于是使者奉上礼物,说明了鲁君的敬意。

颜阖恭敬地说:「也许您把名字听错了,不如请您先回去搞清楚了再说。」

「嗯。有道理!」使者信以为真,就转身赶了回去。

颜阖看着使者的背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的根本,是用来保全身体的。而治理国家的事,只是道的剩余和渣滓。帝王的事业并不是什么养生之道。低俗之人拚命去追名求利,趋炎附势,损害身体,舍弃生命,真是本末倒置啊!」

使者回去后查询清楚了,再来找颜阖,却再也找不到了。

颜阖的智慧已經遠超過一般人,他可能已經看到,人生命的目的是使生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不是在人世中享受生活。因此不會為人中的事業、財富用心。在他看來為了這些而使真正的生命迷失,实在是太不值得。

──轉自《大紀元》 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