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西方人眼中的康熙大帝 (上)

Facebook

在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上,曾出現過幾位曠世君王,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清朝的康熙大帝也是其中之一。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崇儒重道,不僅引導著大清帝國擺脫明清之際的混亂與動盪,而且開啟康乾盛世,經過其治理,到康熙中葉以後,清朝社會呈現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富足。各個地方志的記載是「頗多開熟,村煙相接,雞犬相聞」,「環河洛間無曠土,無遊民」。而其「經文緯武,寰宇一統」,更使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也最為富庶的帝國。後世史家在評價康熙帝的一生時,認為其「雖曰守成,實同開創」,此言不虛。

締造盛世的康熙大帝亦是一位心胸開闊、博學的皇帝,他不但諳熟儒家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和藝術等頗有研究,而且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正是在康熙時期的開明寬鬆政策下,一批傳教士得以在中國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基督教義。康熙帝時,在清朝耶穌會傳教士的國籍,有意大利、法蘭西、日耳曼、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墨西哥等。他們中的一些人與康熙帝產生了交集,那他們是如何描寫他們眼中的康熙帝呢?

另一個「太陽王」

長期在北京傳教並最終在北京去世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撰寫《中國現狀》和《康熙大帝》兩本書,並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他的眼中,康熙是除了路易十四之外的另一個「太陽王」:威武雄壯,儀表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稍顯鷹鉤狀。

白晉描寫康熙天分極高,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明察秋毫。具有經得起紛繁複雜的事變考驗的堅強意志,並具有指定、指揮、完成宏偉規劃的卓越才能。他的嗜好和興趣均高雅不俗,與他的帝王身分十分相稱。他為人公正,主持正義,倡導德行,愛民如子,具有服從真理的可貴品質以及克制情慾的驚人自制力。」

康熙精通武藝,宮廷上下沒有一個王公能與之匹敵。不論是立射還是騎射,也不管馬是停下時還是飛奔時,他都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飛禽走獸,無論是靜立的、飛跑的,他都能箭不虛發。

康熙不僅掌握各種兵器,學習百般武藝,而且對音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歐洲音樂,他給予高度評價。他很喜歡歐洲音樂的樂理、樂器和演奏方法。

治理國家作為君王的首要任務,康熙皇帝對此更是專心致志。他一向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意圖,也不允許別人加以忖度。在召見臣下時,他總是提出問題,而很少主動給出自己的意見。他會一句不漏聽取臣下的上奏,以便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而且他公正無私,依法行事,任人唯賢。

康熙帝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別人談到的哪怕很細小的事情,或者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人的名字,他只要稍微認真一聽,就永遠不會忘記。他對事物洞察敏銳,因此別人不可能對他隱瞞事情的真相。同時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具有極強的判斷力。即使事物紛繁複雜,他也能夠在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這使得那些精明幹練的大臣們不得不坦率的承認,他們政治上的成就實際上依靠的是按照皇帝授予的旨意辦事,如在中俄關係中。

作為一國之主,康熙帝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這可以從發生災荒時他流露出的憂慮之情體會到。在災荒期間,他杜絕所有的娛樂,只有履行祭天祈雨的國俗時,才離開皇宮。

康熙帝還經常到各省巡視,體察民情。他常常向老百姓提出各種問題,並且他一定要問他們對當地官吏是否滿意。如果老百姓普遍對某個官員不滿,康熙帝會將其撤職;但是如果老百姓讚揚某個官員,他卻不一定提拔那個官員。

力求節儉

在一般人看來,康熙帝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白晉看到的是其個人的生活用度遠非奢侈豪華。在飲食上,他吃的很少,從不鋪張浪費,不追求精細的美食,而只滿足於最普通的食物。

據白晉描寫,皇城很大,彷彿一座瑰麗的城市,但從宮殿的內部布置上,特別是從皇帝的內室來看,卻完全看不出這一點。皇帝的內室裝飾著兩三張壁畫,金屬鑲嵌的飾物以及粗糙的彩色織錦綢緞……除此之外,能夠稱得上裝飾的便是室內的整潔了。

至於在北京城二里遠的康熙帝的行宮(指北京西郊的暢春園),也是相當整潔樸素,與巴黎近郊王公們的別墅相比,這座行宮無論是從建築規制上,還是從占地面積看,都遠遠難以企及。

此外,從康熙帝的衣著也絲毫看不出有奢侈浪費的跡象。他冬天穿的皮袍是用兩三張黑貂皮和普通貂皮縫製而成的,這種皮袍在宮廷中極為普通;他的御衣都是用非常平常的絲織品縫製的,這種絲織品除了很窮的人以外,其他人都能穿得起。陰雨天時,他常常穿一件很普通的羊毛呢絨外套,也沒有甚麼異常之處。夏天,有時看到他穿著用麻布做的上衣,就是普通老百姓家中常見的那種麻布。除了舉行儀式的場合外,他的裝束上唯一能夠稱得上奢華的東西,就是他夏天戴的帽子帽簷上鑲著一顆大珍珠,而這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對自己節儉的康熙帝,對利國利民之事卻從不吝嗇。為了修繕官署,以及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商業發展而治理河流、運河,建設橋樑,修造船隻等其他事情經常撥出巨款。」

這樣的康熙帝難怪讓白晉感歎道,他是一位為臣民所愛戴的君主。

優待外國人 學習西方科學

無疑,白晉對於康熙優待外國人印象十分深刻。書中寫著康熙帝生來胸懷寬廣,他優待的不僅僅是俄國人,對來北京的荷蘭和葡萄牙兩國使節同樣予以優厚待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6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白晉等人入宮後,與康熙相處很融洽,而且受到尊重和照顧。他們對康熙熱衷科學的態度給予高度評價。

白晉在1698年巴黎出版的《康熙大帝》中有過如下記述: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遊手好閒,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地早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做好準備,他急於向我們請教一些他已經做過的習題,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就十分高興。

對從法國帶來的科技儀器,白晉說康熙最喜歡的是用於觀察天體的雙筒望遠鏡、兩座掛鐘、水平儀,這種儀器精確度很高,他讓人把這些儀器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他把著直尺和圓規愛不釋手。

近乎完美的帝王

很明顯,在外國人白晉的筆下,康熙帝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更具備帝王的胸懷;他修身治民同樣嚴謹,獲得本國人民的擁戴和鄰國的尊敬。就他的偉大業績而言,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實力雄厚,德高望重。誠如斯言!@*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