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7月15日訊】眼下,隨著大陸各地高考成績的公布,高校也將進入招生錄取階段。不過,令家長和學生憂慮的是,不少地區傳出了公辦高校學費將大幅度上調的消息。其中,經官方確認,廣東省的學費漲幅達到了20%以上。據統計,20年來,中國大學學費漲了25倍,幾乎10倍於居民收入增長,令很多家長不堪重負。
最近,廣東省公布《關於調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的通知》,決定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上調普通公辦學校學費,增幅為20.2%。7月8號,華南理工大學率先公布了最新學費標準,最高增長了1690元。
此外,江西省也在今年5月確定高校學費上調,內蒙古和海南已經召開聽證會並通過高校調價方案。有媒體報導,重慶、安徽等省市也已啟動了高校學費調價程序。此前在2013年和2014年,全國已經有多個地區的高校學費上漲,少則漲一成,多則翻一倍。今年秋季的新一輪「漲潮」,令不少家長苦不堪言。
廣東公民王愛忠:「現在經濟本身這幾年都非常困難,民眾收入各方面受到影響,那麼這個時候高校學費這麼大幅度的提高,對有學生上學的家庭來說,恐怕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據大陸官方媒體報導,目前,中國大學的學費普遍在5000元到1萬元不等,比起1989年的200元學費增加了25到50倍。但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實際增長只有2.3倍,這意味著中國大學學費的漲幅幾乎10倍於居民收入的增長。
那麼大學學費為什麼連年上漲?這樣的上漲是否合理呢?
據了解,公立高校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國家財政撥款和學費兩大部分。對於學費漲價,高校方面慣用的理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導致教育成本上漲,加上政府財政投入不足,令學校入不敷出。不過,不少專家和教育學者則持不同觀點。
原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華:「中國今天的高等教育,投入量是有一定規模了,但是這些錢,並沒有被善用,在如何花這些錢,包括學生的學費的時候,很多實際上被揮霍了。」
有專家起底,中國高校資金花銷主要用在了擴建貸款、行政支出、形象工程和科研經費方面。其中,江澤民主政期間推行的教育產業化,使中國1164所公辦高校的總負債超過2600億元,地方高校財務問題積重難返。
李元華:「它實際上在發展高等教育的時候,是沒有計劃性的,就是簡單的那種領導意識,突發式的。計劃性不強的話,就是盲目擴招,就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基礎建設,這樣就使得那些高校背負了很大一筆貸款,那麼它要迅速把貸款還掉的話,只能轉嫁到學費裡邊。」
而對於形象工程造成的浪費,李元華認為,這是中共官員的一貫惡習,高校只是社會的小縮影。
李元華:「中共有這麼一個惡習,很多官員他不計後果的去用錢,因為他只要把形象工程做好了,使他迅速有了政績,然後他得到高升了,他就不管了。所以造成債務堆積越來越大。」
另外,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指出,高校龐大的行政和黨務系統,也是造成高校不堪重負的一大原因。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因為它除了教學、搞科研要有經費以外呢,它還要負擔大學的黨委、團委、工會,這一些人的工資、待遇都要從學費裡邊出,所以現在大學裡邊的開支,光人頭費就很重了。」
李元華指出,大學教育是一項公共事業,學生的學費本應該用於對學生的培養上,而高校日常運作的經費、學校債務、公共經費等費用是不應該轉嫁到學生身上的。
採訪編輯/張天宇 後製/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