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6月15日訊】(新唐人記者鍾離述報導)近日,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在朝鮮戰爭中的決策,被外媒報導。接納1萬4千中共戰俘到台灣,不但令台灣與美國的關係改善,促進台灣經濟騰飛;而且自己多年的失眠得以改善,睡了一個好覺。
美國之音最新一期《揭秘時刻》節目,對朝鮮戰爭中中共的1萬4千多戰俘情況,進行了詳細報導。1953年7月,持續了3年的朝鮮戰爭,在簽署停戰協定後結束,中共戰俘被帶往三八線附近的中立區。
願意投奔台灣、拒絕被遣返大陸的戰俘,被中華民國政府稱為「反共義士」。1953年8月底,韓國濟州島西南端的反共戰俘營區傳出了蔣介石的講話聲音。蔣介石在錄音中勸說反共戰俘們配合聯軍落實停戰協議,前往三八線附近的中立區。
為了消除戰俘們的顧慮,中華民國政府先後派出兩個代表團,前往濟州島西南端的慕色浦戰俘營進行慰問。蔣介石親自錄製文告,讓顧慮重重的戰俘們吃了定心丸。中共戰俘中1萬4千人決定去台灣,不願再回大陸中共統治區。
報導指出,中共方面派出工作組,並且在中立區附近放高音喇叭勸說戰俘回大陸,但最後被勸說回國的只有130人。
1954年1月下旬以後,1萬4千戰俘被陸續接往台灣。這些戰俘到達台灣後,被民眾作為反共義士熱烈歡迎。在此之後,共有4千4百人宣誓脫離共產黨。1萬4千多前戰俘在台灣的從軍比例高達97.4%,不少人在這裡找到了職業發展的機會。
蔣介石治下的中華民國,配合聯合國軍隊,成功接納了中共戰俘之後,中華民國作為美國盟友的地位得到空前鞏固。1954年12月雙方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不斷增加對台軍事與經濟援助,內容包括武器、戰略物資和基礎建設投資。
統計表明,從1951年到1965年,多達15億美元的美援資金進入台灣,對台灣的經濟騰飛起到關鍵的作用。而此前的1950年初,美國政府已經暗示,要逐步放棄台灣,美台關係風雨飄搖。1萬4千名中共戰俘就是在美台關係峰迴路轉的關鍵時刻前往台灣,自然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
有分析指出,成功接納中共戰俘,對台灣的命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事件。蔣介石在1954年1月25日的日記中寫到,1月23日1萬4千220名戰俘被聯軍移交中華民國這一天,是他多少年來睡得最好的一天。在此之前,蔣介石很長時間受失眠的困擾,但這件事情上,他覺得是非常大的勝利。
中華民國代表賴名湯,當時在講話中代表中華民國感謝聯合國與聯軍的鼎力相助,讓這些前中共戰俘獲得了自由,為國際社會樹立了典範。1月23日這一天,因此被列為「123自由日」,中華民國政府在總統府前面舉行了慶祝集會,在廣場上敲響自由鍾。蔣介石總統當日發表了歡迎辭。
在蔣介石的綜合治理下,1960年代末,台灣經濟開始起飛。1969年,國軍大規模裁員,前戰俘中的很多人開始退役,不少人參加了基礎建設,為台灣經濟建設貢獻了力量。
責任編輯:趙雲
B>相關鏈接: 十年文革期間,蔣介石在台灣幹了些什麼?讓我們如此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