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有三子,譚、熙、尚。紹後妻劉氏愛尚,數稱於紹,紹慾以為後,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紹不聽,曰:“吾慾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為并州刺史。秋,九月,曹操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連戰,譚、尚數敗,退而固守。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曹操攻黎陽,與袁譚、袁尚戰於城下,譚、尚敗走,還鄴。夏,四月,操追至鄴,收其麥。諸將慾乘勝遂攻之,郭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權力相侔,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操曰:“善!”五月,操還許,留其將賈信屯黎陽。使袁譚、袁尚自相攻擊。
八月,曹操征劉表,軍西平。袁尚自將攻袁譚,大破之。袁譚奔平原、嬰城固守。袁尚圍攻之急,袁譚遣辛毗詣曹操乞降請救。諸將皆疑,群下多以為劉表強,宜先平之,袁譚、袁尚不足憂也。荀攸勸曹操許之,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紹以寬厚得眾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則天下之難未息也。今兄弟遘惡,其勢不兩全,若有所並則力專,力專則難圖也。及其亂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時不可失也。”操然之,亦云:“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譚、尚狡猾,當乘其亂。縱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曹操決定救袁譚。
辛毗亦進言:“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敝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今因其請救而撫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許之。
冬十月,曹操引兵到黎陽,為其子曹整與袁譚女結婚約。袁尚聞之,乃離開平原還鄴。東平呂曠、呂翔反叛袁尚,屯陽平,率其眾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袁譚之圍解,其復陰刻將軍印送以呂曠、呂翔。曠受印後送至曹操,曹操說:“我固知譚之有小計也。慾使我攻尚,得以其閑略民聚眾,尚之破,可得自強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曹操明察袁譚之伎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戰事頻仍,二月,曹操進軍洹水,攻鄴﹔夏四月,破之,又拔邯鄲﹔五月,回攻鄴,毀土山、地道,鑿塹圍城,周回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申配望見,笑之,不出爭利。操一夜浚之,廣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秋七月,袁尚還兵救鄴,諸將皆以為“此歸師,人自為戰,不如避之”。曹操說:“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袁尚果循西山來,臨滏水為營。夜遣兵犯圍,曹操迎而破之,遂圍其營。未合,袁尚懼,遣故豫州刺史陰夔及陳琳乞降,曹操不許,為圍益急。袁尚夜遁,保祁山,曹操追擊之。盡獲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城中崩沮﹔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審配戰敗,被生擒,曹操斬之,鄴定。
曹操在年少時就與袁紹有交往,此後,他們一起討董卓、攻袁術,此時舊友陰陽兩隔,曹操於是親自到袁紹的墓祭奠這位宿敵舊友,他一邊祭一邊痛哭流涕,情感天地。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義”字當頭,非為個人恩怨,乃順天演義之使然也。
九月,曹操下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重豪強兼併之法,百姓喜悅。天子以曹操領冀州牧,曹操讓還兗州。郭嘉說操多辟青、冀、幽、並名士以為掾屬,使人心歸附,操從之。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正月,曹操攻袁譚,激戰從早至午仍不能勝﹔曹操乃自執桴鼓,士卒咸奮,應時破陷,斬袁譚及其妻子,冀州從此平定。
曹操下令曰:“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給予過去與袁氏一起行惡者改過之機會。令民不得復私仇,禁厚葬,皆一之於法。是月,袁熙大將焦觸、張南等叛攻袁熙、袁尚,熙、尚逃奔三郡烏丸。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正月,曹操征高干(袁紹之外甥,領并州牧,曹操之拔鄴,高干降,曹操遂以為刺史。高干聞曹操討烏丸,乃以州叛)。高干聞之,乃留其別將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單于,單于不受。曹操圍壺關三月,拔之。此征程極艱辛,曹操作詩《苦寒行》記之。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慾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詩句質樸無華,描述了縈曲如腸阪道、風雪交加之征途、食宿無依之困境,是艱難征程實錄,格調沉鬱,頗含悲涼。
建安十二年春(公元207年)二月,曹操自淳於還鄴,令曰:“吾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餘人,皆為列侯,其餘各以次受封,及復死事之孤,輕重各有差。因表萬歲亭侯荀彧功狀﹔三月,增封荀彧千戶。
曹操決意北征烏桓,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都。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有郭嘉策算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勸曹操行之,不用擔憂。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曹操遂從郭嘉計,虛國遠征烏桓。
胡者,天之驕子也。原是軒轅黃帝后裔,亦屬華夏子民,走出中原,成為遊牧民族。其與中土神州有著千絲萬縷之關聯,與其他中原周邊原華夏子民們一樣,備受千古英雄人物青睞眷顧。歷朝歷代,特別是千古英雄人物總是或者通過戰爭將文化帶給他們,或者通過貿易、文化交流、宗教傳播等各種方式,唸唸不忘用中華神傳文化教化他們。
中原之北胡人叫匈奴,匈奴之東族群被稱為東胡。秦末漢初冒頓單于擊敗東胡。東胡人北遷至鮮卑山和烏桓山,各以山名為族號,形成鮮卑人和烏桓人。漢武帝元狩年間漢大破匈奴,遷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烏桓人擅騎射,逐水草而居,以穹廬為宅,生病以艾灸、燒石治療,或者以刀放血之後向天地山川之神祝禱。因為沒有文字,一切由口頭傳遞,對言行十分看重,言出必行,說一不二。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北上,進軍無終(今天津薊縣)。至易(水),郭嘉又進言:“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納之。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曹操從之。
初,袁紹數遣使召田疇於無終,又即綬將軍印,使安輯所統,疇皆拒之。疇忿烏桓多殺其本郡冠蓋,意慾討之而力未能。操遣使辟疇,疇讓其門下好好招待操使。門人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曰:“此非君所識也。”
時方雨水豐沛,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烏桓軍士亦堅守要道,曹操大軍不得進。操患之,以問田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可不戰而禽也。”操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烏桓軍士候騎見之,確以為曹操大軍已去。
田疇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袁尚、袁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抵禦曹軍。八月,登白狼山,猝然與虜遇,敵方眾甚盛。曹操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曹操登高,望虜陣不整,乃下令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烏桓軍士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袁尚、袁熙率數千騎奔遼東。起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左右諫言曹操接著征討遼東,擒袁尚兄弟。曹操曰:“吾方使(公孫)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曹操引兵自柳城還,公孫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級與曹操。諸將或問:“公還而(公孫)康斬送尚、熙,何也?”曹操曰:“彼素畏(袁)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益顯曹操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大軍事家霸氣之威風,凜然世間。
郭嘉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病重,曹操問疾者交錯。及薨,曹操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慾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曹操痛失知音,哀傷之情溢於言表:“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既還,曹操查問征烏桓前進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操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師還,曹操論功行賞,以五百戶封田疇為亭侯。疇曰:“吾始為劉公報仇,率眾遁逃,志義不立,反以為利,非本志也。”固讓不受。操知其至心,許而不奪。
曹操率軍凱旋而歸。十一月,易水河岸,代郡烏桓單于普富盧、上郡烏桓單于那樓來見曹操,表示歸服。三郡烏桓被集體遷至內地。曹操名詩《龜雖壽》即為此時所作。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壽長千年之神龜,乘雲駕霧之騰蛇,難逃生死。伏櫪之老馬,胸懷馳騁千里之豪情,遲暮之英雄,對生命意義之尋求永不停息。生命之週期,不僅僅是天定,修身養德,返本歸真,生命可得永遠。《龜雖壽》暢吐曹操老當益壯心志,為公認之千古絕唱。接連用“神龜”、“騰蛇”和“老驥”,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主題,情懷慷慨,真氣迴盪。宋敖器之《詩評》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班師之時,曹操東臨碣石山,觀海弔古。碣石山(今河北昌黎北),臨渤海灣,秦始皇東巡刻石記功,“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碣石門辭》),漢武帝亦曾登臨碣石觀海。經多年征戰,北方終於完全平定,曹操感慨萬千,留下千古名篇《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觀滄海》寥寥數筆,展海天日月渾然一體,現燦爛星漢點綴於浩瀚宇宙之中,詩人吞吐宇宙之博大胸襟盡顯其中。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