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02日訊】還記得台灣2014年的鄭捷殺人案,以及去年北投女童割喉案,媒體在第一時間,激起一連串,反廢死、以及同仇敵愾的言論,不過這一次,嗜血媒體似乎有所收斂,媒體觀察專家認為,這與小燈泡母親的勇敢理性,有很大的關係。
2014年5月,鄭捷,2015年5月,龔重安,2016年3月,王景玉,三件隨機殺人案,震驚台灣社會,媒體更在第一時間,瘋狂報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這一次,受害人小燈泡的母親,在親眼目睹孩子遭受殺害的過程後,在媒體面前卻是堅忍眼淚,瀋痛呼籲。
小燈泡母親:「我真的很希望,她的走,能留下一些甚麼,能夠讓一些事情發酵,喚回大家對愛的重視,對社會上許許多多的重視。」
資深媒體人林育卉:「其實我很敬佩她(小燈泡)的母親,因為遭到這麼大的一個劇痛,然後她還能夠這麼冷靜、理性,而且溫柔的發言,然後能夠給媒體這麼大的空間,我覺得真的是台灣的社會都應該要謝謝這位母親。那她的提醒的確對於媒體,是有起了警鐘。他們都有說,他們不會再繼續去做過度血腥的報導, 所以我覺得她的媽媽,在這件事情上面,是給了整個社會,相當正面的一個啟示。」
除了媒體報導,網路上各種社群網站,除了讓媒體在追求傳統收視率外,更開始追求點擊量及網友分享數,但按下分享鍵的網友們,卻也成為傳播者。
資深媒體人林育卉:「其實所有的分享者,你也有社會責任。過去我們同理心,可能只要求媒體的記者,媒體必須要發揮同理心,現在呢是坐在電腦前,或者是在滑手機的所有的,包括臉友、包括這些的網友們,大家都必須要有同理心,所以現在的媒體識讀,或許是比以前的範圍,更擴大,同時也更艱難了。」
而小燈泡的母親在臉書上發文呼籲,盡力讓社會每個角落都充滿愛,更讓學者管中祥在臉書上說,一個冷靜與自省的犯罪被害人,讓犯罪事件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降低,從這幾天的媒體報導狀況來看,女童割喉案的新聞「降溫」得很快。
新唐人亞太電視巫亦晴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