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言賢語:孩子,讓我輕聲細語陪你長大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03月24日訊】每個家庭的文化,大概都與這個家庭中媽媽的音高有點關係。而媽媽的音高常常有這樣的起伏曲線圖。孩子小的時候,音高偏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高,甚至到爆表水平,然後孩子進入成年,音高又開始降低了,最後越來越低,越來越低,可能低到聽不見。

孩子小,媽媽多數是操些生活瑣事上的心,餵奶換尿布,和聲音沒多大關係。隨著進入正式的育兒階段,為了讓孩子能儘快的服從,遵循媽媽的意志,媽媽常常會從聲音上來體現父母的權威。結果,第一次高聲音奏效後,孩子臣服把事情辦完。媽媽發現,第二次需要驅動他做同樣的事情,音高需要比上一次吊高一點才奏效。於是這樣的邏輯不斷繼續上演,當聲音到達一定的高度後,媽媽就乾脆直接發火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每次都要烽煙四起,最後兩敗俱傷,戰火才消停。

一旦進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後,親子關係將面臨挑戰。表面上孩子服從了父母,而心理上卻遠離了父母。無論怎樣,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愛和尊重是對每個生命成長最好的滋養,而壞脾氣卻是摧殘幼小生命的暴風驟雨,百害而無一益。

我們,真的就不能輕聲細語陪孩子長大嗎?我們是否可以提前修鍊父母的道行,當孩子不聽話時,不是從外表的語言上來短暫解決問題,而是能從一個更高的智慧來指導孩子看見自己的不妥當之處。有時,不是真的要發脾氣,而是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需要修鍊,而孩子則是來幫助父母修鍊這一點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美妙的唐詩講述的不僅是自然界的理,同樣也是親子教育的道理。為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對孩子的教育在什麼時間能取到最佳效果,同樣也需要調整尺度和度量大小來對我們身邊的幼苗來施與恰當的成長助力,而不是成長阻力。

文/阮雪筠

(責編:李丹)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