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輸在起跑線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03月22日訊】一個在舉世華人社會都應驗了的詛咒,近日在香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自去年九月新學年開始,至今年三月初,香港經已有16名中學生及最少5名中大學生,為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走上了不歸之路!

令人悲憤莫名的是,掌管基礎教育的教育局長對在學青少年輕生的回應是「現已有機制應對學生自殺問題」;懷有一顆「中國心」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認為孩子們的不快樂,也許是「我們作父母的把自己的夢想和期望都放在他們肩上」,「社會上的價值都放在經濟和物質的回報上」,「音樂?運動?創作?不能當飯吃吧;也許是他們滿足了成人和社會的要求,已再沒有時間去踩滑板、打籃球和唱歌了。」

校長又以為,家長應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人生能快樂無憂的時間不多。讓他們去做個美夢吧!」,更追問青少年:「用一生的努力,賠上了青春,送掉了快樂,去買一塊不到600呎的『磚頭』,值得嗎?」

現實的香港,就讀於幼兒班、幼稚園、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研究院的孩子們,究竟多少有休息、玩樂和運動的時間?孩子們上課的日子忙,還是放假的日子忙,抑或是甚麼時間都忙?

六、七十歲或以上的家長,忘了您們是怎樣成長的嗎?當年您有多少作業要做?有多少測驗考試要應付?有多少次下課後要補課?有多少課外活動要參加?有多少還要擠出時間補習和遊學?您认为是自己還是您的孩子們的童年快活?

我們的童年時代,沒有多少玩具,也沒有多少功課;多的是玩伴和遊樂時間和空間。想玩甚麼就玩甚麼,想玩些甚麼就自己動手製造。一根線、一條繩、一張紙、幾顆小石子、幾個汽水蓋… …都可以玩個不亦樂乎。就是甚麼物料都沒有,幾個小朋友也可以玩「猜皇帝」、「一二三紅綠燈」、「點指兵兵」、「有隻雀仔跌落水」;沒錢買戲票亦可以試試「拉衫尾,去睇戲」,多快活!

今日社會在學青少年輕生的最大原因是「情感」與「人際關係」及「校園霸凌」問題,佔自殺身亡統計數字近九成以上,總括不外是「人」以及「人與人相處」的問題。「父母愛子之心,無微不至」,為甚麼孩子們會狠心到棄我們於不顧?

中學時候唸過的課文《風筝》里写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才是我們成年人應該信守的箴言。

文/ 章为群

(責編:李丹)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相關文章